网上盛传一幅漫画,一个人扛着锄头,一直在挖宝藏,然而就在他很快要挖到宝藏时,只要他再继续挖两锄头,立马就能看到巨大的宝藏库了,然而他放弃了,扛着锄头转身走了,一无所获,非常沮丧。于是成功学“大师”出来了,“有理有据”地告诉渴望成功的人们,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也有俗语告诉人们“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等,更有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万小时理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须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现实中,这一理论也是很多企业所信奉的原则,事实上,从来不缺努力的企业,然而照样有很多很多企业最后经营不下去,而到最后一刻,他们还在拼命努力。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将自己带进死胡同了,方向没清,更深刻的解释的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没有本质的认识。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谈过一个观点——处于某个行业或服务领域的人一旦对现状产生错误的看法,并由此做出错误的假设时,他们的努力就会被误导。他们将会专注于不会产生任何结果的领域。
上世纪50年代早期,人们就认为远洋货运即将成为历史。那里的人们预测,除了大宗货物以外,它将被航空货运所取代。因为当时海上货运的成本一直在急速上升。同时,由于许多港口接二连三地变得拥挤不堪,货轮运送货物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此外,因轮船无法进港,越来越多的货物只能堆积在港口等待装船,偷窃现象也日趋猖獗。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以来,船运业一直将努力错误地投入不会产生任何结果的领域里。它试图设计并建造速度更快、燃料更省和配备人员更少的轮船,它专注于船只在海上及各港口之间的运输经济性上。但是,轮船是资本设备。对于所有资本设备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闲置成本。因为设备一旦闲置,它就无法赚钱来支付利息。当然,船运界的人都知道,一艘船的主要费用就是投资的利息支出。然而,业界还是继续将工作重点放在原已相当低的成本上——船只在海上及运输中所发生的成本。
现在我们都知道后来的解决方案了:就是将装货与装船分开,在陆地上装货,因为陆地上有足够的空间,而且能够在轮船进港之前预先完成。这样一来,船只进港后要做的工作只是将事先装好的货物装卸到船上而已。换言之,就是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闲置成本上,而非工作中的成本。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就是研制滚装滚卸货轮以及集装箱货轮。
这一简单的发明带来的结果是惊人的。在过去几十年中,轮船货运量上升了5倍,而总成本则下降了60%。在大多数情况下,轮船在港口的停留时间缩减了3/4,港口的拥挤和偷窃现象也因此大为改善。
认知和实际现实状况之间的不协调,往往很显而易见。如果认真而专注地努力工作非但没能使情况好转,反而使它更恶化(如果更快的船束只会造成更严重的港口拥挤和更长的货运时间),那么努力的方向就很可能搞错了。只要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会产生结果的领域,十之八九就能够轻易且快速地产生高额回报。
事实上,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幅漫画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如果那个人再挖两锄头,将会挖到臭水潭,把自己搞得一脏,但是他“明智”的放弃了,画外音——懂得放弃多么重要。坚持也好,放弃也罢,关键是要时刻回到“原点”,跳到“圈外”,找出问题的本质,而不要在外围绕来绕去。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常常是在解决自己制造的一个又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说目的是要解决A问题,管理者发现要解决A问题,先要解决B问题,在B问题的基础上又产生了C问题……如此下去,最后问题一大堆,也解决了很多,却是离A问题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