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朗读小队,为了提高自身成员的诵读水平,在大瓜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对康辉版60篇普通话文章练习诵读。强化训练中,要求我们对这60篇经典小短文,不仅能够熟读,最好能背诵。
有一天,我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文章,这不是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个故事吗?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如今,再次品读,又别有另一番风味。
在繁华地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措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措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浑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节选自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语言的魅力》。
这篇文章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借助故事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来突出语言的魅力。
以故事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兴趣,在故事的娓娓道来中,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展现出语言为什么会如此有魅力。
文章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1.地域的对比。繁华的巴黎大街与大街路旁乞丐的一席之地。闹中取静,繁华与乞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人物对比。法国著名诗人与乞丐。他们站在一起,把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与地位拿来相比,那就是云泥之别。云泥之别之外,却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中的口语或者文字。
3.语言文字的对比。木板上写的字。乞丐写的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木板上加了“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强烈的语言对比,加上春天季节的衬托,诗人的语言就显得美丽中又带着那么一丝悲凉,让人禁不住心生同情。充分证明了语言的掌控人类心灵的魅力。
4.收入的对比。诗人加完字之后,乞丐上午与下午的收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再一次证明了语言的魅力与价值。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可以很有钱,很受人们大众的欢迎,乞丐拥有了同样的语言,也会受到人类的同情与支持,拥有一定的财富。
原来,语言的无穷魅力,是不分阶级也不分人的,更不在乎地域与收入的差别。
通过不断的诵读与思考,春天的五彩缤纷与姹紫嫣红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诗人优雅的言谈举止,与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的形象也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不禁羡慕起诗人那美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试想一下:作为一个简书小白,一个爱好写文的我们,如果我们能把文字运用到如此的程度,那一定可以表达出我们更多的想法,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支持,能够让读者在文字的影响下更多地做出一些改善,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