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浅显易懂的小书,两个下午的时间便可读完,然而,里面提到的一些健康准则,却需我们用数年甚至长久的一生去坚持。
01
这是一本教人变健康、变长寿的书。
每种生物都有所谓的寿命。我国古代的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曾说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是寿命短的,“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是寿命长的。
人的寿命被认为是125年,狗约有13年,蝉的寿命约是一个礼拜。
但真正能活到125岁的人却没有多少,这就必须要引出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脏器时间”。脏器,就是分布在人体内、肩负各自机能的心、肺、胃以及肝、肠、肾。这些器官的总称,便叫做内脏。每个脏器都有各自的“寿命”,这就是所谓的“脏器时间”。也就是说,心脏有心脏的寿命,肾脏有肾脏的寿命,而这些寿命便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寿命。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脏器时间”所决定的。
书中将各个内脏器官所构成的整体,称为“内脏大人”,它等于“另一个自己”,在健康方面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内脏大人”的各个脏器都用尽寿命时,脏器机能也会显著下降,让人罹患疾病。即使只有一个脏器出现机能下降的问题,也会让身体为了补充下降的机能,从而所有的“脏器时间”一鼓作气的前进,导致其他脏器的寿命跟着越来越短,越来越不健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一旦得了一种病,就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容易引发“慢性肾脏病”。总之,“内脏大人”所掌管的脏器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内脏大人”所产生的压力叫做“内脏压力”,如果因为平时的生活习惯而使“内脏压力”变大,“脏器时间”就会加速前进,导致“脏器寿命”用尽,让人瞬间生病。
02
本书共5个章节,其实是三部分,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第1章):是什么?介绍一系列形象化的概念,如“脏器时间”、“脏器配速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健康的表征,来说明重视“脏器时间”的必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越来越精彩吗?答案是否定的。令人伤心的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正在一点一点的“衰退”,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时间流失得比想象中的快。由此,感受生命的有限性,我们才会关注身体的健康与否。
健康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脏器时间的进行方式。具体说来,脏器时间运转的时钟天生就被决定好了。但是脏器时间的流失速度却是根据主人的用心程度和生活习惯而发生改变的。“脏器时间”被变快还是变慢,直接决定了“脏器寿命”的短还是长,进而直接决定了人的寿命的短长。再具体说的话就是,脏器时间运转的时钟如果“前进太快”就会导致健康恶化;如果平缓前进,就可以带来健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慢生活、极简生活越来越受到人的追捧和欢迎。
再举一个脏器时间运转过度的例子——“代谢症候群骨牌效应”。
代谢症候群所引起的疾病,就像推骨牌游戏中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般,会不断地引起连锁反应。饮食过量或运动这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像推骨牌游戏中的推到第一块骨牌的动作,接下里,体重会不知不觉间增加,形成肥胖。在腹部不断累积的脂肪组织被称为“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增加,就形成了推到游戏的启动开关。
第二部分(第2章)为什么?引出“内脏压力”的概念,一切的疾病和不健康皆源自“内脏压力”。比如“代谢症候群”就是一种对压力反抗过度的疾病。再如,人类之所以需要睡眠,是为了清理我们每天的内脏压力。睡眠不足的人,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
本章还提出一个观点:“早上比晚上更适合思考”。因为一整天不断累积的疲劳下来,到了晚上就会让脑袋的运转情况变差,不仅思考的速度会变慢,思考的内容也会趋于“保守”、“拖延”。
世上的决断,拖一晚上也不会太迟。所以,尽量不要在晚上做出重要决定,改在早晨吧。
第三部分(第3-5章)如何做?主要讲述了让“脏器时间”慢下来的秘诀,让人健康一辈子的做法——“习以为常”,内脏时间管理的十大守则。
再说几点我比较认可的,总结如下,供大家借鉴。
1、按时吃饭。“不在工作的空当吃三餐,只在三餐的空当工作。
2、吃八分饱,吃得过程一定是慢慢咀嚼。
3、高脂肪食物要“断舍离”,它们是身体大扫除的对象。
4、吃的顺序:从蔬菜开始,尽量不要把各种食物混在一起乱吃。
5、制造“空腹感”,包包里不要放零食。(我执行起来表示很有压力呀,不过想想“大阪欧巴桑”的鉴定标准之一就是“包包里放有小糖果”,我决定还是要坚决执行!)
6、制造“低氧感”,向“有点吃力的运动”挑战。
7、生理时钟由“太阳光”决定。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晨练,太阳落山以后少吃东西。
8、保持“泰然自若”,试着不要太认真。
9、杜绝加班熬夜。
10、不要让神经感到焦躁。每天保持相同的平稳的生活节奏。
11、与人交往,分享悲喜。
12、美好回忆越多的人,越能拥有健康。好好珍惜过去的美好回忆。
13、建立梦想,期待未来。
03
宝妈妈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观点:
母亲过瘦,容易生下代谢症候群的小孩。
案例:荷兰大饥荒
第二次世界大战,荷兰处于德国纳粹军的占领下,被实施粮食管控,每个大人一天的粮食配计量约700大卡(正常成人每日卡路里建议摄取量2000大卡)。在这种管制下孕妇所生的小孩,经过追踪调查,那些孩子到了50岁之后,患有肥胖和糖尿病的人明显比同龄人多。
解释:出生前就被设定好“脏器器官”运转方式无法与出生后的实际生活一致。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将来自己生存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营养环境。然后,宝宝的脏器便会针对将来,计算出最适合的运转速度,但出生后,外面的世界有足够的养分可以摄取,经常吃得欲罢不能,胰岛素无法充分分泌,使得血糖上升而形成糖尿病,或是盐分无法被肾脏完全代谢而造成高血压。出生以前就已经被设定好的肾脏和胰脏等“脏器器官”的运转方式,因为无法出生后与实际生活的步调相一致,最后便引发代谢症候群和生活习惯病。
本书还从一种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管理”。
作者认为:过度在意“时间管理”的人,反而会变成“被时间追着跑”的人。
一切“时间管理秘籍”都是在告诉人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工作。我们排出工作的优先级、避免遗漏重要大事,我们相信这样的时间分配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同时让自己陷入紧张状态,疲惫不堪,这种压力会引起“脏器焦虑”,进而有损健康。
作者风趣的用两种寿司来做比喻。一种是大阪的“箱寿司”,它是在木盒子里放入鳗鱼、星鳗、虾等食材,然后经过压紧成型而成的一种寿司。将时间排的满满当当、井井有条的便如此。另一种是江户前的“握寿司”,它是将醋饭与生鱼片等海鲜或其他材料一起用手捏握塑型而成的寿司。
哪种寿司更符合你的性情呢?
我想,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之余,不妨将各种事务像捏握寿司一样,散漫的、随意的拼合在一起,在平淡的生活中,过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
慢慢来,慢下来,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生活,至少就健康而言。
————END————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亲人和好友,你们的健康对我很重要。
同时献给想要健康的人,祝各位安康。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