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81的),感觉自个年龄还不是那么大,但近年来时不时的遇上点什么事就会怀旧起来。尤其听到综艺节目的播的那些歌曲,顺这个这些调就能回忆起第一次听歌是什么时候,那时的自己在做什么。然后慢慢的陷入,如果那时。。。。今天也许会。。。这种假设的循环里。
还有就是,时不时的愿意自个做些总结,傻坐在那凭空的想。总结近一段时间的经历,然后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心情差的时候,负能量满满,感觉自己像走在悬崖边上,眼前一片迷雾看不到方向,这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一眼望到头,弄得自己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也有时心情激情澎湃起来,不管想到什么点子,都感觉能成为一番大事业。结果不必说,还是老样子,生活依然这么混着。
说真的,还蛮喜欢“混”这个字眼,这个字的意思很暧昧,你不知道它表达的到底是怎样,好也是混,不好也是混,中中庸庸也是混。
当真的拿起笔,把空想的东西落实到键盘上(纸面上)的时候,我发现这一简单过程能让人更好的整理思绪。就像今天这些话,寥寥没几个个字,这前前后后的改了又改。你别说,这一折腾下来,有些想不透的事反而找到了些思路,建议看到的人也可以尝试一下。
本来,题目想叫《这些年》来着,写着写着觉得自己会吐槽自己行业的事比较多,所以在前面加了个范围,这就成了《从事IT这些年》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吧。
上面也说了,81年生人,5年前从大连过来,现如今定居日本,从事对日IT行业。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娃的四有中年。靠着自己的一点点小努力,表面上日子都还说的过去。其实就目前日本形式来讲,工作挺好找,加上对日的IT真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日语凑合并且工作认真,50W/月以上都很轻松。在这,单身的可以叫贵族,两口子都从事IT的,家庭年收超千万日元,可以是小富裕层次了。
不过,这种光鲜的下面,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年人来说,考虑更多的是危机。估计从这多少能看出我的性格,有事没事的去担忧这个担忧那个,也许不会发生,可心里就爱这么纠结。这话也不对,不是爱纠结,说到底还是自个没把问题想清楚,解决掉。
老爸老妈,岳父岳母都在国内,我们一家3口在日本,这就是个问题。暂定儿子上大学后回国,可具体怎么个回发,一直纠结ing。
这个就先不说了。
我是2003年毕业的,到今年2018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开始我是做国内项目的,并不是做对日IT,对岛国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休哥,机器猫,灌篮高手,酒井法子,以及各种爱情动作片。(列举这些是按照时间顺序)说心里话,一直到现在我都是鄙视日本的IT界,特别是日本传统的IT公司。他们已经被“品质”,“责任”这两个关键字绑架了。我评价它们类似当年我们的晚清,自己觉得自己很好,其实很已经很腐朽,很落后,不敢创新。
长春长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IT生涯的第一家公司,在这里大概做了1年半多吧。后来老婆毕业在大连找到工作后,我辞职过去的。这十几年来的技术,几乎大部分都是在这家公司积累的。可以说在这的一年半,是我出生到现在最充实的一段时光。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谢这家公司,感谢丛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一个机会进入这个行业,这是工作生涯的第一个拐点
丛老师?
是我们大学的授课的老师,也是这家公司的领导,具体什么职位当初没注意到过,光认真工作来着,好像是副总吧。
那是大四下半学期,3,4月份样子,听到可以去面试的消息就去了。面试时并没有什么技术话题,只和人事聊聊天,我觉得基本上就是通对话来了解你这个人是否有可塑性,被看她(忘了她名字了...)看顺眼的,基本上就留下来了。这方面我还可以,后来也就顺利进去了。
那时实习费是300人民币/月,即使没有实习费,我也是OK的,只要给个我个机会。我们这届应该是扩招的第一波,而我大学期间学的又不好,可以说很差。校园招聘会的成绩比我好的人才海了去了,如果以这个方式,可以说我根本没戏。所以说,不管公司当初从什么角度出发用我们,从我心里来讲,我是非常感谢丛老师,感谢这家公司!
对于这每月意外的300元钱,我是乐的屁颠屁颠的。那时我标准并不高,有了这些钱,我差不过每天可以吃一个肯德基汉堡(10.5元/个),这是多美的一件事啊!接下来的目标,我希望一日三餐都是汉堡---900元人民币/月。几个月转正后,这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
公司有三个部门,一个是做OA产品的;一个是做研发项目(类似多服务器容错);最后这个是我所在的部门,做电力MIS系统。至于怎么分的,我也不知道。在今天来看,估计自己成绩一般,做这个技术比较容易上手,所以被分配进来的吧,具体的还真没想过。
进部门后,首先就是教我们使用Sys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没记错的话,最开始是一周时间让我们做数据窗口,边做边教,最后有个小测试。东西倒不难,大家也都很努力,最后全员都留下来了。
在这里不得不说,PowerBuilder是我接触过数据库开发最快捷的工具,有机会你们可以了解了解。主要是数据窗口,数据库的增删改查,包括各种复杂报表,这家伙动几行代码轻松搞定。
在这里还要额外插一句,在培训期间,我们的栾同学坚持不学PowerBuilder,一直坚持做C++的活,我很羡慕这样能做出主动选择的人。那时的我比较无知,学什么都无所谓。可是后来很多事上,即使对眼前看的很清楚,仍然做了很多被动选择,包括现在,这也许是自己性格的一面,也许为了潜意识里的目标去隐忍当下。不管怎么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最爽,最痛快,最有成就感的。这点,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的孩子在今后能够主动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周的培训过后,数据窗口的基本使用已经没有问题了。记得第一个项目应该是双辽电厂的项目,我们这几个同学被分到老人的手底下当小弟打个杂,做些报表什么的。我这呢,是跟过滕经理做发电运行,做过几个难度较大的嵌套数据窗口,在一张报表里显示不同机组的发电情况,这次基本上是口头确认思路,然后自己独立做出来让他检查,被认可后蛮有成就感的。当然了,这期间项目组其他的老大哥们,像马哥啦,东伟哥,??军哥们,教了我们很多东西。尤其是数据窗口里地表达式,类似Excel公式,有的特别长,像处理单,双引号,又是前括号,后扩后配对的,开始自己一些长了就蒙,总是校验不过,后来练着练着才慢慢好的。
这期间,老人们无私的教我们,我们自己也的确努力的学,等到毕业了,我们这几个人也都已经成手了。数据窗口什么的早已是小意思。客户现场需求拿过来弄清楚后,直接上手开发测试。
那个时候,也不像现在对日里有什么OffReview,OnReview,客户Review,什么深掘,横展开啦。自个做完的东西,自个测试后,品质都说的过去。毕竟咱知道客户需求,知道他要什么,我们做的东西实现什么功能。那个时候一个项目下来,参与的人多多少少都能成为半个专家了。
可对日IT里真就不一样,编码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设计怎么写我怎么来,就是在做文字翻译代码。让你做4个木头方子,做完了你也不知道这些木头方子是给桌子用的,还是凳子用的。很多人履历上写的这个系统那个系统,能深入了解的又能有几个?
一句话,和对日项目相比,还是国内项目更能学到东西。
今天,2018年6月17日(周日),碰巧还是父亲节,难得梅雨季节里有阳光的一天。给儿子买了双新鞋,又给小家伙推荐了个电影--《给爸爸的信》。打打杀杀的,不失热闹,再加上李连杰和谢苗演绎的父子亲情。不管怎样,希望他看后能多懂点事,也希望他以后能比老爸更强一些。(本来这是开头,时间晚了,有时间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