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计划在第15天的时候总结一下,结果这几天特别忙,那就在发音规律内容分享完之后的今天做这个小结吧。
第一,足够充分的理由,足够深刻的意义。
一方面我拖呀拖呀,拖到了女儿两周岁生日,才开始在微信和简书上每日更新内容。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在女儿生日那天开始,人为地赋予这件事情极大的意义,可能我早就放弃更新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日更的原因——坚持一件事情不容易,哪怕很小。但是坚持做一件事对我们成长来说,意义非常。因为我找不到任何一项技能或能力,不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不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可以说,坚持是一项基本能力和素质。而选择日更,每天都要克服大量的琐事和突发情况的影响。这时候很容易焦躁,也容易对时间的规划失控。
所以,事先赋予它充分的理由:如果选在女儿生日这么有意义的一天开始做这件事情,但我仍然中止,那我真的无可救药了。
同时,赋予它深刻的意义:坚持是所有技能和能力的基础,必须通过一件事情去训练这种能力。如果坚持不下来,别的事情就都不要谈了。
第二,做不做事,时间都会过去,都感觉自己很忙。
从去年圣诞节到现在,十七天过去了。如果这十七天我没有日更,其实照样会觉得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很累。但是,刻意积累下来什么了吗?没有!刻意练习什么了吗?也没有。有什么成长和进步吗?也许有,但一定极其缓慢。但时间还是就这么过去了。我照样会觉得每天都很忙,很累。
我这十七天日更的话,感觉其实也是忙,也是累,时间也是流逝。但是,我在时间长河中刻下了一点点痕迹。而随着日更天数增加,这个痕迹一定会越来越深。
第三,听到不是知道,做到才能知道。
12月17号在网上看到了华杉讲“学习学”,极其震撼。马上入手《华杉讲透论语》。连续看了几天,感觉如芒在背,心惊胆战——自己上学这么多年,原来根本不知道怎么学习。自己身边这么多人在“学习”,想提升,但也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学习。很多时候只是在自己感动自己。
一,学,效也。效就是模仿。要想学习,找一个认可的老师,模仿他做这件事情。他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要考虑为什么!我观察女儿学说话,她从来不问“爸爸,为什么这么说啊?能不能那么说?”只是一遍一遍地把她听到声音发出来。她说mother的时候,居然会咬舌发th的音。那么难受的一个音,她也没有想过不咬舌行不行。反正你这么说我就怎么说。
二,习,原来是習,上面的羽表示小鸟的翅膀。習,表示多次练习,反复练习!还举我女儿的例子,听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就反复唱,不停地唱。好,这首歌回来,她自己把里面出现妈妈的地方换成爸爸,再唱。又会了,好,换成爷爷,奶奶,小姨...这样她的练习量就足够大,什么时候想唱就能唱,根本不会出现忘词的现象。
也就是说,要想学习必须行动。在行动中模仿学习对象,在练习中加深印象。原来学习不是听听课,看看书就行了。
这是我听到的关于学习最好的解释,也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既然华杉说得好,说得对,那就做照办!
尤其这几天在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发现想学会任何技能,都需要正确的方法加大量的训练。
第四,对一件事情的预先判断一般都是不准的。
想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才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比如自己刚开始会担心很多因素,其实真正在做的时候,原来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而发生的事情都是原来没有想到的!
想想也是,如果20多年来自己担心的事情都发生了,那说明自己的预测能力超准!无论主观上是好事还是坏事,客观上能够把一件事情预测准都是好事。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丢掉幻想准备战斗才是解决之道。
我没有想到每天更新有这么大的工作量,结果工作量超大。
我没有想到每天更新有要花这么长时间,结果花时间超多。
我没有想到每天更新担心第二天的内容,结果经常失眠。
我没有想到每天更新几乎每天突发状况,结果每天都要解决。
我没有想到每天更新可以让我挤出来这多时间,结果每天多花几个小时,原来干的一堆事情没受到影响。
……
没想到的事情太多太多,比如我没想到昨天晚上12点才把每日一句录完,今天早上要6点起来把这一篇总结写完。
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只有尝试了才知道。
最后用华杉的一句话来结束这次总结:
简简单单的道理,你要切实去照做,境界在于做。在做的过程中,自然就和书上写的对上了,通透了。
这就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