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答环节
这个环节其实来得有些始料未及,在答题的过程中,慢慢找回来那种感觉,觉察到在这样快速的第一反应其实才是我们那个当下心里出来的答案。几乎是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加工的语句。当回答,为什么会愿意来参加公司教练认证的时候,答案也就自然出来了。当我看到公司有更多小伙伴愿意走出来,去关注到“人”的这部分的时候,我是很欣喜的。如果说,当下的每一天忙碌的工作权当是生活的苟且,那么我期望着在教练这一部分的工作中去找到一些“诗和远方”。这也是我今年以来一直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参加公司教练认证,除了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一下自己外。更多的期望我们的组织变革工作,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的东西出来。大家每天工作8-10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期待着一点一点的变化,让我们的小伙伴们的工作可以更愉快一些。期待着有更多的人在关注着个人的成长和进化的同时,也推动着我们组织的进化。
关于对抗和共建,生态
曾经有幸参加过好几次的教练认证,几乎每一次都是充满着抵抗的。这几次的过程虽然收获和成长也很多。但回顾这些过程,留在记忆里的东西还是痛苦的成分多过于快乐的感受。今天春生提到换一种方式来做的时候,心里是有一些开心,因为从13年到现在,有一些变化是真的发生了。包括如何更有效,带着利益相关的共赢的模式去做评估这件事情,我们做事情的方式在变。
所以,后面跟项目经理制定明天的计划时整个过程也非常的顺畅。是的,首先改变自己,当我们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初衷和心态发生改变的时候,带着更多的善意去做这件事情,用双方都认为的更舒服的方式,效果也许会更好。
关于我们的组织变革也是如此。在AMM1级和2级的时候,模型里的一些最佳实践能让项目更快速的找到一些方向,慢慢找到一些稳定得节奏去往前走。但再往上做改进的时候,如何找到组织,项目,团队的内驱力。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去找到一些点,深入下去,将改进和项目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相结合,才能找到持续改进的源泉。
自组织环节
“自组织”这个词似乎已经被我们说烂了。当真正的当我们需要快速的去以一种自组织的方式运转的时候却并不容易。有几个东西非常重要:
- 目标,有哪些利益相关者要一起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目标需要由PO给出,整个团队建设的过程围绕着目标展开。
- 约束条件,比如,时间,地点,环境等各种约束。在约束之下,我们再去考虑为了达成目标所采取的方案和流程。
- 可视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地图。把地图绘制并可视化出来。能够快速的形成共识,并帮助我们去识别问题和风险。
- 共创和共建,今天自组织过程中,我们没有给小伙伴们去贴标签。比如,谁是BA,谁是SM。基于可视化呈现出来的东西,大家快速迭代,快速给出自己的意见并持续去做调整,遇到问题再找PO进行澄清。
收益满满的一天,感恩公司有这样越来越多的开放的文化,让大家聚到一起,形成一个能量满满的场域,让我们教练之间,以及教练和项目之间有了一个更深的连接,期待着,这样的场域带给大家更多的一些变化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