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才是一门功夫,而非一套组合拳,也不是某招必杀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功夫既要外练筋骨皮,又要内练一口气。光有一套求才运营转化或自身的打法不成,仅有一些专业Mapping、蹲点死守、高薪甚至理想或者诚意的必杀技更不成。也许个别或短期有效,突然有天会发现怎么过去好用的招儿,今天就失灵了呢?大概率是因为外部市场或商业环境改变了,就好像练了一套组合拳,面对不同的对手,发现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威力,这就是所谓的“练武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的道理。所以在求才方面应该建立一套自己的底层逻辑和求才心法。
一、招聘核心:速度和质量
速度和质量——两个初中物理的词汇,却是最容易失守的点。
速度是相对概念,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自身成长的关键词。
求才速度要符合物理属性,有自身的影响因素。自身组织的求才速度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提取需求岗的招聘周期,就是当下自己组织的求才速度值。偶然性的快速成功有其运气成份,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不要拿偶然性当成普适性。尊重物理规律:在速度提升上下功夫,而非在缩短到岗时间需求上周旋。
质量也是相对概念,是相对于自身需求、发展阶段和交付质量的关键词。
人才质量上,最忌讳理想和需求的错位,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以为找王者,实际要青铜”,明明需要A1技能的人,想寻求一个A1+A2+A3+A4+A5技能的人才,最致命的是想付出A1技能的薪酬。
如果付出的A1-5项技能的薪酬,实际做A1项技能的活儿,那又是另外的问题,不是求才质量的问题。采用适配性原则:人才质量是参照当下工作任务的胜任程度而定,能够高绩效胜任或满足当下自身需求的就是好人才。
正确评估求才速度和质量是一个合理管理者的基础心法。
二、招聘三确认: 1、胜任需求;2、时间预期;3、面试流程
招聘求才要做到“三确认”:即胜任需求确认、到岗时间和面试流程的确认。
胜任需求是和自己及用人部门确认,避免“驴唇不对马嘴”现象出现,这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和自己确认是管控自己决策的随意性,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和用人部门确认是便于梳理需求和达成共识。胜任需求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求=现有需求和未来需求,应以现有需求为主,未来需求为辅,应对未来需求应有一个相对的时间周期,最多6个月即可,因为6个月的时间足以判断人才的成长性、评估流失的可能性和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时间过长对自己不负责,造成人力成本浪费,也是对人才的不负责,相当于人才在自己的组织里原地踏步或者成长速度减慢,有种“温水煮青蛙”的味道。站在经营的角度,主要是避免因人才流失,为未来提前付薪的成本浪费,即:人才浪费。
时间预期是衡量速度的关键标准,也是容易量化和随意性过强的数值。这个是影响交付满意度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因为人才的到岗时间,直接会影响需求端的工作分工及任务进度规划。施工有工期,开发有周期,求才同样需要时间,这点上组织内必须有共识,否则会出现拿缺人当借口或推诿现象。时间要明确、可行、靠谱。明确是指要明确Deadline,可行是基于过往的招聘周期适当调整预判,靠谱是指到了明确的时间点,达成率要无限接近100%(除不可抗力影响)。
面试流程是提升决策效率、招聘速度和信息流转的通路。求才前确认好面试的具体作业标准,面试官参与人及顺序、面试方式、面试结果决策等具体细节问题,这些所有的决策都以更有利于交付人才到岗为输出结果。那么成熟规范的企业需要确认面试流程吗?答案是需要。理由有二:一是确认无变化也是确认;二是面试流程会随着岗位内容、人才层级、协作部门等不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流程是工作操作的程序,必须确认。
确定原则是对工作目标的聚焦,工作项目的布署、工作周期的统一和工作程序的共识,是保障工作质量和满意度的必要心法。
(待续)
相信理论和思维的力量!致敬所有的管理者和创业者。
高宏飞
202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