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背后是丁香
1.——
22岁的戴望舒,遇见了17岁的女孩施绛年,爱而欲得之,留下了传世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927年,复旦大学毕业的戴望舒寄居在上海松江的同学施蛰存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正上高中的妹妹施绛年。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
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
她是羞涩的,
有着桃色的脸,
桃色的嘴唇,
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诗人文笔浪漫,但缺少风流倜傥,姑娘没有什么感觉,提出了一个拖延的条件:戴望舒须留学取得学位,才答应嫁给他。
戴望舒(1905-1950)
戴望舒满心欢喜,踏上了前往法国留学的邮轮。1935年,诗人回国了,然而,丁香姑娘施绛年早已和一位商人如胶似漆了。
诗人,失恋了。
2.——
诗人痛苦难以自拔,小说家穆时英不忍,将妹妹穆丽娟介绍给了戴望舒:又一个丁香姑娘惊喜了诗人的心扉——整整小了13岁。
1936年,戴望舒、穆丽娟在上海新亚饭店举行了婚礼。
戴望舒在诗里描述:
“我是从天上奔流到海,
从海奔流到天上的江河,
我是你每一条静脉,
每一个微血管中的血液,
我是你的睫毛。”
1937年抗战爆发,戴望舒南下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此时,他们有了女儿朵朵,看似幸福、波澜不惊的生活,穆丽娟却甚为无聊:“他窝在书房看书写作,很少和我说话。”实在乏味。
转折点在穆时英,彼时,已投靠汪伪政府,戴望舒发表声明与之决裂。1940年,穆时英在上海被军统暗杀,戴望舒坚决不准穆丽娟前往奔丧。多种矛盾的交织,穆丽娟一怒之下返回上海,写信要求离婚。戴望舒追到上海,此时,汪伪宣传部次长胡兰成托人劝导戴望舒,只要为新政府工作,将保证穆丽娟回到戴身边。但这对戴望舒来说,是绝不可能的。
1940年12月,感觉命运的不公戴望舒,怎么也走不出丁香连连凋谢的阴霾,遂给女儿朵朵留下《示长女》后服毒自杀:
“可是,女儿,
这幸福是短暂的,
一霎时都被云锁烟埋。”
戴望舒被友人送往医院,终死里逃生。而这时,丁香姑娘穆丽娟已经和《古今》月刊的主编,汉奸周黎庵难分难舍了,1942年,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即便到了2011年,上海滩已垂垂老矣的的穆丽娟,还温情脉脉地对记者回忆:“别人在背后说些什么,我都不管,我只想和他(周黎庵)在一起。”
这真是让苦苦寻觅丁香姑娘的戴望舒百思兴叹! 诗人那如丁香一样的姑娘,永远消失在了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穆丽娟、周黎庵
1941年,香港沦陷,一直在港岛宣传抗战的戴望舒被日军逮捕,但戴望舒始终不肯屈服,在狱中,他写下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表明心志: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那里,永恒的中国!”
后来,当时的九年级教材将他的这首诗,编入了语文课本进行传唱。
一直到1943年初,戴望舒被友人营救出狱。
3.——
1943年5月,已经38岁的戴望舒和年仅16岁的香港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结婚了。
大名鼎鼎的戴望舒已经是平静的了,不奢求什么了,而对于初入社会的杨静来说,戴望舒名声显赫,有地位有房产,这对她来说充满了诱惑。
婚后,二人有了两个女儿,看似平静幸福的生活,却有着22岁的年龄代沟,隐藏的裂痕会被时光一点点放大到无法跨越。
1946,戴望舒到上海担任了暨南大学教授,但到了1947年,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学校解聘:随后又往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教授古代文学,不久又因参加反战被迫离职赴香港。
对杨静来说,跟戴望舒的结合,是因为戴望舒有房产有名望有丰厚的收入,但眼下,经济戴望舒因为参加社会活动,生活也陷入了困顿。
1948年,杨静悄无声息地爱上了一位有钱的邻家,向戴望舒提出离婚。签字后,戴望舒没有再像以前一样自杀,只是一再重复到:
“死了,这次一定死了!”
他指的是,自己的婚姻死了,而不是丁香,第三次婚姻,短短数年,尚未浇灌出丁香的芬芳。
诗人,灵魂已死否?
戴望舒、杨静和三个女儿合影
1949,戴望舒与友人卞之琳北返,在新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就职。
1950年2月,因哮喘去世,终年仅45岁。
戴望舒,一生痴情,三次重挫,终究与丁香无缘,遗憾而终。
有人评说:
“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
在一个不可能的丁香姑娘身上,
浪费去一生的时光。”
别了,追寻了一生的丁香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