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步履不停,却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这是著名作家兼导演——是枝裕和的小说《步履不停》里的一句话。
这句话看似简单平常,却是小说的主人公良多耗尽大半生,历经身边人的生老病死后,才咂摸出的人生体验。
人生一程,道阻且长。
一点点的来不及累积起来,就变成了拼尽全力也追不上的遗憾。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不圆满,才是生命的常态。
还来不及谅解,父母就老了
书中,身为家中的次子,良多一直以来对父母便心存抱怨与不满。
因为从小到大,父母的关注点和偏爱,都集中在比他更优秀的哥哥纯平身上。
长此以往,父母对他的关心越发有失偏颇,而他和父母的距离,也在越拉越远。
以至于多年后,已年近不惑,有了自己的家庭的良多,依然对父母心存芥蒂。
他不理解父母为何那么偏心大哥,却总是对他视而不见。
他也不理解母亲为什么对已经故去的哥哥念念不忘,以至于他和姐姐每次回家,母亲都要当着他们的面旧事重提。
直到那天夜里,房间里飞进一只黄纹蝴蝶。
看到蝴蝶,母亲一下子联想到大哥,随即步履蹒跚地追着它,一边喃喃自语,一边黯然伤神。
一向骄傲好面子的父亲,也跪拜在大哥的灵位前,二人相继双手合十,声音哽咽地说这是大哥回来看他们了。
那一刻,良多才忽然醒悟,原来父母对失去儿子的伤痛,一直无法释怀。
万幸的是,虽然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失去,但时间终将会带我们找到谅解的出口。
就像理解了父母的良多,后来也慢慢跟过去和解,原谅了父母多年来对他的疏忽。
与此同时,他也更加明白了家庭的意义,从而更加珍视妻子和继子。
孩子很难按照父母的期待成长,父母也很难成为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
最亲的人,总是渐渐背道而驰,而和解总在失去之后。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亲情里莫大的遗憾和悲哀。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把生命中的温柔与谅解,也分一些给父母吧。
听懂他们言不由衷的话语时,也理解他们欲言又止的沉默。
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很难做到事事周全,面面俱到。
就像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爸爸对她说的那段话: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三要教他好好做人,对老二也要好好关心。
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还来不及努力,人生已至中年
书中已经四十岁的良多,却依然一事无成。
从小到大,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乃至在生活里,他都是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
小时候,父亲希望他学医,他却对此避之唯恐不及。
大学虽然读的是美术专业,但由于学艺不精,毕业后也没能找到对口的工作。
每次父亲问他有关工作怎么样,工资能否足够糊口的时候,他都会撒谎,说自己过得很不错。
但实际上却是,回家的当天,他还在四处打电话托熟人介绍工作。
就连一年一次给母亲的零用钱,都是暂时问妻子借的。
更甭提母亲一直念叨着,希望他能买得起一辆车,好时常载她去购物这件事了。
“我总是梦见我的儿子,开车载我去购物。”
母亲的这个心愿,直到生命的最后,良多都没能帮他实现。
因为他如今四十岁了,还在为写简历找工作而苦恼。
毫无疑问,良多是后悔、懊丧的。
人生弹指一瞬间,能有几个三四十年容得起无度地挥霍与浪费呢?
说白了,青春就是不拼搏,便一去不复返的岁月。
如果来不及认真地年轻,余生便只能一味地蹉跎了。
所以,当良雄来家中祭拜当年因为救他而溺亡的大哥时。
良多才会不顾家人对良雄的嘲讽与挖苦,劝诫这个考了三次高考,才勉强考进一所普通大学的年轻人说:
“你才二十五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们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庸碌一生,那一定是我们没有努力让自己活得丰盛。
而这无法重来的一生,我们应该更尽力地活,大胆去追一次梦,攀一座山,过一次自己喜欢的生活。
就像有句话说的:
人生处处是起点,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而且只要开始,就一切皆有可能。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还来不及告别,遗憾才是常态
那天从老家回去后,良多在路上就跟妻子说:
要不今年就来这一次吧,年底不回来过年了。
看着车窗外,父母的身影消失在道路尽头,良多连连松了几口气。
他当时并不知道的是,那是他和父亲见的最后一面了。
来年这个时候,父亲的腿已经麻木到走不动路,并且之后不久,他就离开了。
由于一切来得突然,以至于良多连看护他的机会都没有。
只是在为父亲守灵那天,伸手去摸他的下巴时,指尖传来的胡子的粗糙感,才瞬间让良多记起:
很早之前,他也曾这样摸过父亲的胡子,他们以前也亲密过。
只是如今,物是人非,一切都回不去了。
父亲走后两三年,母亲也离开了。
“唉,早知道的话……”
每当良多这么想的时候,机会都早已从他身边溜走了,而且再也无法挽回。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这又何尝不是现实中的我们呢,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难料,生命无常。
贾玲回忆起过往,也曾声泪俱下地说: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是她一生的遗憾。
有的人,其实你们已经吃过了最后一次饭,见过了最后一次面,只是当时的你并未发觉。
而在你来不及说再见的时候,ta就被无声无息地留在了昨天。
真正的告别,大多是没有提前预知和彩排的。
也因此才显得,好好说再见,是多么的重要。
这不仅是对彼此的交代,也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写在最后
人生如逆旅,你我都是行人。不管怎么努力,最后总有点来不及。
这是故事所呈现出来的,带给观众的感受。
但作者想要让我感知的,并非是这种“来不及”的缺憾与后悔,而是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在众多的来不及之前,我们还有更多可以把握的机会。
趁父母健在,多点陪伴和珍惜;趁年华未老,多点尝试与折腾。
文章转载前,务必看主页简介头图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