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90后的小姑娘,毕业四年,却也换了3份工作。
本身是新闻学出生,先后做过行政单位的合同工,咖啡店前台,国企里的企业文化宣传岗。
做行政单位的合同工,是因为父母觉得稳定,希望她在家附近工作;后来厌倦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向往着咖啡店里的氛围,于是到朋友的咖啡店合伙干。
一开始写写文章,每天学着调试咖啡,感觉自己特别小资。没过半年,咖啡店生意惨淡,也没了小资情调,感觉还是钱比较重要。
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朝八晚五,主要承担新闻和宣传文案,维护公众号运营。没想到,过了半年,新上任的领导老给她派额外的活,包括安全方面的宣传画,这些原先都是有其他部门承担的。
最近工作压力大,和直接领导沟通也没啥变化,小姑娘连裸辞的心都有了。
感觉她每次开始新的岗位,都是动力满满。没过半年,就会因为薪水、工作环境或者领导的原因,就没法坚持下去。
在她这次吐槽之后,我们简单地聊了几个问题:
1 如果跳槽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选择,是否继续跳槽?
2 自己喜欢继续做文字工作吗?还是对类似的工作已经不再感兴趣?
3 如果想要转型,转型的初衷是因为薪酬这类的表面问题,还是因为自己在能力、动机或价值观上有了新的考虑?
经过简单的梳理,小芳考虑跳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岗位工作已经有了倦怠,也不想再做文字撰写相关的工作。如果简单跳槽,那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
小芳最终意向是考虑转型。选择转型的原因是因为文字撰写方面的技能是个比较通用的技能,她想做些更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工作。
转型其实真的不简单,它是有一定经验的职场人士面对未来发展规划师做出的方向性调整,可能转换行业、转换岗位、甚至转变职业形态。
为了更好地考虑转型时机是否具备,我介绍了一下职业选择金字塔:
金字塔表层:职业、行业和部门,光是看这几个因素,只是职业的表面,只是由于这些原因就选择转型是不够慎重的;
金字塔中间层:能里、动机、价值观,如果是涉及这三个维度,那说明个体是关注长期价值的,可以考虑转型。
金字塔底层: 基本内在、人生追求或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一旦到达这几个元素,那关注的是深层次的东西,关注人生意义,说明这是转型的好时机。
了解了职业选择金字塔之后,个体需要做的是确认自己选择转型原因的层级。第一步永远都是自我检视职业动力。
面对转型层级确认,小芳确认的是第二层,就是自己想通过学习,迁移技能,更加专注于咨询、培训等助人的领域。
面对小芳的转型,我们还需要考虑两重障碍:
1 寻求绝对安全。
转型其实有一个试错的过程,需要个体接受不确定的因素。可以考虑小范围低成本试错,有些阶段和努力可能需要反复试错。
小芳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有所考虑,打算从企业内部转岗的机会入手,这样就不用担心收入的问题,还可以先从帮助人资同事做些简单的任务,以此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
2 急于一步到位。
转型是自我身份的转变和认同,是个体重新塑造和诠释职业身份的过程,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检验。很多时候,即使准备了很多,依然会有很多挑战。
对于这个问题,小芳想了很多,她决定用2年的时间提前学习人资的相关知识,等到轮岗机会出现就积极争取。如果确实在内部得不到机会,那就利用这1年的时间攒经验,随后找一家小企业的人资工作做跳板。
经过梳理和互动,小芳目前的心态已经有了蛮大的转变。
面对不断给自己加任务的领导,她决定和领导详细地汇报手头的工作,由领导来确定哪些是重要紧急的任务,哪些可以委托给其他同事合作。
面对转型的考虑,她打算给自己1-2年的时间来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包括准备学习资金,精简自己的社交,匀出时间来报班学习,参加社群学习和提升。
看到满脸信心的小芳,真心为她高兴。
转型是一场孤独的英雄之旅。
没人可以替代,却是一个既艰难又值得的过程。
转型前的盘点和准备,是职场通关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