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界中文小说100强里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然而《呐喊》是以小说集夺冠,《边城》却是以一篇41000字的中篇小说取胜。提起沈从文,最先想到的就是《边城》,接着就是那句: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句话出自1931年沈从文给张兆和的情书,八十多年前写下的情话至今读来还会心动,然而百度百科里仍能搜出沈从文与高韵秀的婚外情。大多时候,因为先入为主已经刻板的人设,后来再发生的故事,要么震惊于世接受不了,要么隐忍不语选择忽略。
这种大多时候,大多数发生在明星和作家身上。
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却成了大作家。而现实是,很多大学生、硕士、博士,终其一生,都难成大家。现在主流思想涌来的观念是要好好读书,学历文凭很重要,于是本科毕业成了学历泡沫,200万人千军万马去考研。
高中第一次读《边城》还是在语文课本上,事实证明,九年义务教育的那些教育家很有先见之明和专业素质,九年来语文课本的选文,多少年后再看都觉得颇具深意。现在市面上铺天盖地掉下来的心灵鸡汤式励志治愈读物,读几本尚可,看多了真的很无趣。就像,你会觉得有的人很好看,但只是好看而已。有的书看第一眼觉得好看,但只是第一眼而已。
小说最后以《飘》式悲剧收尾,很多人会因不确定性来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我更愿意把它看做悲剧,真的是悲剧。比起直接把主人公写死了,这种悲剧更让人难过啊。因为期待啊,等待啊这些思想感情本身就是悲情。不期而遇才是最好的状态,凡是要等的或多或少都有遗憾,等的时间越久,遗憾越多。等那张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等了七年。在这七年里,发生了很多很多我都不愿意去提起的事情,以至于在现在很多人说有多羡慕、或者跟我说“你实现了我的梦想”“你考上了我最想去的大学”这种话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逃避。我只是刚好等到了那个快递,可是这七年的遗憾呢,会有人羡慕吗?我还刚好等到了那句“我喜欢你”,可是这十年的遗憾呢,会有人羡慕吗?我又碰巧等到了好多“对不起”和“谢谢你”,可是,真的会有人羡慕吗?
看到知乎上有人说:一群善良的人,把桃源生活过程了悲剧。
其实悲剧不是因为他们善良,而是因为桃源。
《桃花源记》本身就是陶渊明虚构幻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王国,边城也更像是沈从文凭着对湘西挚爱描绘出来的纯白世界。
“善良没有错,只是有些人你怜悯不得”
“善良没用,你得漂亮”
好像善良单纯这种词现在越来越脱离褒义词的感情色彩区。
2017年6月20日,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上朱崇实校长的讲话说了那几点对学生的期望,“第一,期望各位始终牢记走出校园之后不论你的身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你都要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单这一句话,个人以为,秒杀了所有高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最近晚睡又早起,只能一直以“我是仙女”来安慰自己。有的人长相好,有的人气质佳,有的人身材好,有的人性格好,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即使年纪增长,身上的童真也一直保留着的人。有些人只能惊艳了时光,有些人却战胜了时光。
等这个阶段过去,想去五台山看文殊菩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