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读后感
偶然看到一篇《慢慢靠近你》系列的随笔,写的是和《新教育》的故事。作者用轻松诙谐的文笔写出了他的心路历程,内容引起我的强烈共鸣,读毕抚掌大笑不己。
每次擦书柜,看到《新教育》这本书的封面日渐褪色,就会想到原来它到我家也有好几个年头了。
我一直对这种纯理论的书不感兴趣,当时学校发给我们时,大概翻了一下,一遍没有看完。背了几个问答,用于应付检查后,就一直了无生趣地沉睡在我家书架上了。
这一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次翻开了《新教育》。
带着这几年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再次看它居然如获至宝。
1、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要做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完整”,这两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我。
近几年的中国教育,呈现出许多弊端。一切唯分数至上,使我们的教育变了样。老师和学生都显得越来越焦虑而疲惫。忽视了
心灵的滋养,人格的塑造。在分数的路上疲于奔命,我们早已经忘了最初的理想,忘了我是谁,何来的完整幸福?
“ 让孩子成为自己,让我们成为自己,一个完整的幸福的自己。”朴素的语言,说出了广大一线师生的心声。
再往后看,“新教育工程”致力于“心灵的建设”。
看看我们周围,因为心灵的荒芜,孩子们沉迷于游戏,因为手机跳楼的屡屡发生。未成年人对他人进行杀害,杀害老师,大学生弑母…无不让人痛心疾首。
朱永新教授说,“新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能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多么令人向往的蓝图和愿景。
2、新教育更加关注普通教师
前些天看到网友在通报疫情新闻下留言,“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都可以献出生命。”看到请愿的医生,“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真的是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人,还不至于要献出生命,但一直想为我们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又觉得人微言轻,拿不出手且不知从何做起,只得做路边为英雄鼓掌的旁观者。
新教育培养卓越的教师,更关注普通的教师。新教育不是一个精英俱乐部,而是一个宽容开放的团队真实的新教育,永远在田野中,在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普通老师的教室里。
新教育的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认为改变世界的都是我们这样极其普通的人。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发展,反对所谓的蜡烛精神,不是将教师的精神与身体透支殆尽,而是应当与学生一样得到呵护。看到此处受宠若惊,真是我等的福音啊!
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是真真切切地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新教育》就这样成了我床头的新宠,每天都会翻看几页。
3、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不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还实实在在地提出了要求,行动起来,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新教育实验提出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使教师与学生,父母和孩子乃至更大的共同体,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同的价值和愿景。不由得说,真是高瞻远瞩啊。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却跟不上物质的脚步。孩子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从家长家庭找到。“共读共写”从根源上解决了这种问题。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通过活动,亲子时间有了,家长的意识和素养也得以提高,家校配合更加密切和谐,可谓一石三鸟。
培养卓越口才是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一,也是我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的教育往往不太重视口才的训练,培养了一代“失语”的儿童。就拿我们班来说,很多孩子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把发言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去思考,去表达,通过这种训练,激活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老师,课堂就是我们的战场,什么是理想的课堂?“理想课堂的六个度”为我指名了方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新教育,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日益丰盈,我们完成人生的建设,我们终将微笑着对自己亲身说一句,我没有辜负此生。
何其有幸,遇到《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