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是景物单元,单元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我一直不擅长教授景物类的文章,总觉得自己少了很多情趣和诗意,总是不能很好地将文字的魅力表达出来。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我特别重视朗读。我认为写景类的文章需要多朗读,才能品味出美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便会油然而生。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我进度很慢。一是本单元要求背诵的内容比较多。二是,我认为多读多体悟可以为写作打下基础,不至于习作时无从下手。
为了巩固基础,我把课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读背,并且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过关。周清之前,我还满怀信心,以为学习进度这么慢,又进行了知识梳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至少程度好的同学基础题目不会失分。可结果真的是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
周清时,我们考试了第七单元的试卷。因为题目不难,课外阅读难度系数偏低,所以除去作文,我更改了分值,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结果刚过30分钟,就有同学想要交试卷。我提醒他们,时间还早,自己检查好再提交。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纷纷提交试卷。批改着试卷,我真是气愤不已。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有不少同学就出现了错误。在教学时,因为《古诗三首》需要默写,所以没有进行专门的生字学习。我以为只要古诗会默写,这些生字还用专门学习吗?可是,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如,忧愁,很多同学把“忧”写成“优”,寺庙的“庙”写成“亩”。22课和23课生字听写过多次,初看试卷时,我以为“黎明”和“应接不暇”只有基础不好的几个同学会出错,其他同学应该没问题。可是,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有几个程度好的同学依然出现了错误。黎明的“黎”多写一撇,应接不暇的“暇”写成目字旁。
第三题,有一道小题考察《山居秋暝》。问题是需要填写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季节,哪一时间的景色?我以为这道题很简单,因为诗题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时间和地点。课堂上也专门解过诗题。可是,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试卷上填写的答案让我出乎意料。不少同学填春天,询问之后才发现,从“随意春芳歇”一句,误以为是春天,压根没有从题目入手。
另一道题考察到《鸟的天堂》中的“卧”字。课堂上专门提到过这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这一特点。除了基础较差的同学,其他同学都做对了。但是所用修辞手法,很多同学填写的却是“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课堂上专门提到过,但是没有让学生做批注。我以为这很好理解,“卧”字赋予了大榕树人的动作。可是,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很多同学根本没有理解,比喻和拟人区分得不是很清楚。还有一些同学,出现会填写的内容写错字这一问题。
通过此次考试,我发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考前,我以为试卷比较简单,50分钟足已。可是,我没有考虑到50分钟只是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足够,一部分同学都是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没有认真读题,导致出错。对于基础题,如生字词、多音字,我以为比较简单,所以没有提前复习。但是我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水平,他们还是学习阶段的小孩子,还没有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加背诵和练习,怎能熟练掌握?
这次考试给我敲响了警钟,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事实还隐藏在我以为的迷雾之下。期末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庆幸我还有时间。在教学中,只有思路清晰,眼睛明亮,才能拨开云雾看清事实;只有静下心,沉住气,才能更好地向前走;只有切实进行检查落实,才能不让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