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步了解“断舍离”的三步骤关系、作用(了解自己的需求,明白真实的自己,脱离执念,接受并爱上真实自己)及机制(诊断出物品从自己身上获得了多少能量,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明白它与一般收纳、扫除力之间的不同,它的二维度是“我自己”与“当下”。
第二章介绍的是舍不掉的类型及原因。
对应书中的分析,我觉得在物质上我是属于逃避型。小时候,母亲总是呵斥命令来让我做家务,导致长大后我不愿意去接触家务活,因为这让我有不愉快的感觉,不去收拾整理,从而家中的杂物越堆越多。而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这些杂物,越发的去逃避了,如书中所讲,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在精神上,我觉得我是担忧未来与怀念过去二者相结合的类型。
担忧未来,觉得在日益更新的社会面前,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囤积英语、绘画等众多自学书籍,又通过网上众多付费课程在电脑中积存了许多干货压缩包,总想着等哪天有空了,我要利用什么时间好好的系统的学一遍,其实根本没有打开过微信公众号也一样,关注了许多自以为觉得有价值的公众号,也没有打开过几次。
在现实的忧虑焦虑同时又珍藏许多大学时候的日用品,怀念那段无忧的象牙塔的生活。
我想第二章的学习,对我触动最大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个断舍离,生活中我们不仅物质上需要进行了断舍离,而且精神上也要进行断舍离。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让大家调整自己,面对现实,活在当下。
第三章讲的是“断舍离”的思考法则,也就是从整理头脑开始。
A:①在行为上,先学会“舍”。以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考虑的是物品是否是“当下的我”必需的、喜欢的。(这两个轴每章都有出现,反复强调)②物品与“我”的四层关系。(陌生人)可能用得上;(认识的人)我用;(当下的朋友)当下所需;(死党)真正必须且喜欢的。
B清理扫除三步骤:收拾(筛选出必需品),打扫(扫,擦,刷),整理(分类,收纳)
C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二八原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绝大多数时的生活。不必为多出的八成物品而徒生困扰,让整理也变成一件愉快的事儿。
D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最好不要想着去控制别人,先从自己做起,高高兴兴的收拾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快乐传染给他人。自己态度转变,从而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变化,实现人际关系的改变。
E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①住所里滞留品过多,空间不够,在新物品进入时,潜意识会担忧拒绝。那么在潜意识里接受新信息也会担忧拒绝。②扔掉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把所学到的新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去,不要只是纸上谈兵。(知行合一这一点倒是与我昨天的感触相吻合)
F选择力:这是“断舍离”的衍生物之一。断舍离的实质是不断的选择,选择再选择。而选择力是依个人的标准和所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选择力要注意两点,一分类是要最小限度的分类,二标尺是尽可能的简单。
第四章则从“行动实践”方面来介绍
A:技巧
①由目前可掌控的的时间和你想得到的目来到确定这次打扫的场所。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的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②一切从扔东西开始。不要考虑我所要留下的东西,而是从最不需要的东西开始。判断的标准最简单“是否是当下的我所需要、舒服、适合”,不符合就舍弃。
③垃圾分类。一般垃圾(即日常生活垃圾,频率最高),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④扔的时候要对没有物尽其用的说“对不起”,对物尽其用,曾经珍爱的物品说“谢谢”。捐赠物品时要注意尊重对方,讲平等。
B:“大中小三类”整理收纳法。
①先俯瞰看,审视所有的物品,心中对自己的所有物有个大致印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有效分类。
②在思考,仔细斟酌后,把物品划分为三类。(这是依据选择力的阻碍原因,当选项太多时就会回避决定,为了减少这一压力,因而建议进行三类的方法)在上一层的三大类之后,每一类中还可以再重复进行三类的划分,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C:利用七、五、一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①对于看不见的空间,用七成满原则。空出的三成空间是物品出入的通道。(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底我需要多少这类物品?然后动手进行舍取整理)
②对于看得见的空间,用五成满原则。武成满是为了让收纳空间,看起来美观、有品位。
③对于装饰性的空间,用一成满原则。突出主体,提高品味。
④无论哪个空间都要注意“总量限制原则”,担心物品进入时,一定要把旧物品里排名最后的一个给淘汰。这样做能让自己目标清晰,突出重点,“我永远都是用最好的几件东西”,从而产生我最棒的信心,提升了自己。
D: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①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完成,要给自己一点点的压力,让自己有偷懒的借口,从而打造自在空间。
②自立,自由、自在原则。自立(让物品立起来),自由(物品一目了然,方便自己自由选择),自在(自在,听话)。三自原则都是为了方便拿取,减少整理的压力,让打扫成为愉快的事。
感悟:接收讯息超过一定程度,人就容易陷入焦虑。
所以新的一年,我开始有意识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减法,减少无意义的社交,定期删除公众号,清理家中的无用物品等等。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人生80%的成绩取决于20%的努力,前提是,你要找到那关键的20%。
今天实践“断舍离”的“知行合一”。,着手删减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由40多个删到19个。并按手帐、学习、杂、专业等分类,每类会依后继利用情况再删。终极目标——只留10个,以专业为主。
微博关注:由64减为44,终极目标15个,以绘画、手帐为主。
简书:50人和10个专题,终极目标3/个专题,10位作者,以读写和个人精进类为主。
APP删去3个长久不用的(3个月末使用)。
分类后发现同类的有好多,翻看以往消息,其实同类的很多信息会重复,可以依这类对你的作用与价值决定几个名额,然后淘汰最无价值的。行动起来,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难以决择。舍弃后,接下来要从源头入口处严格把关,新发现的要与旧关注比较,确定更有价值才能辞旧迎新。
第五章和后记,允许我偷懒,用手帐的形式呈现。
第五章的内容是关于“断舍离”对于个人运势、精神世界的影响。后记是本书对“断”、“舍”、“离”概念与精华的再次复述。
目前对这部分的感触还不是很大,或许要在实践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所感悟吧。希望能如书中所过“通过物品,反映自我。通过高一阶的物品,激励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管理达人Angie说,自己60%的时间处在高效而有节奏的人生状态,剩下的40%会“毫无框架”的活。所以她说自己活得一点不累,因为四个字——享受当下。
《精进》里这样概括时间管理的要义——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请记住,忙碌的时候不抱怨没时间休息,闲散的时候不抱怨自己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