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的读书时代可以划为“小学”“中学“大学”” 。当然不排除那些怀有一颗奔腾不息学习心的人,一直还要继续深造。在这个定位里,自己很明确,毫无疑问属于“绝大多数” 只是有些疑惑的是,我的大学生活也似乎结束的太快了。说凳子还没坐热有点夸张,毕竟俗话说“冷板凳,冷板凳” 怎么能轻易坐热呢 哈哈 说还没把校园走遍 也是夸张毕竟学校实际面积摆那了,你走或不走,一小时游可以和别人家的一日游划等价。整整两年都毫无知觉的过去了 这区区的几个月又怎在话下。两年凑上这几个月,构成了完整的大学生活。没资格说“完美” “缺憾美”的生活或许更有滋味。 就像人生,它不可能是用了护发素的秀发一顺到底,太顺的人生你自己过着都不踏实。是吧。阴天了人自己找点阳光,就会拨云见日,遇到晴天,你就步履不停 好好享受。
看到不少地方说 坚持写日记是一个好的习惯。 不少名人 优秀人士把这一习惯都伴随了他们一生。或许自己成为不了优秀人士的原因之一,就是没这个坚持日记的好习惯吧 不过,综合看 我还是一个“坚持”的人 哈哈。没事,今天是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日,在家。阳光也好,有电脑,所以也算多篇日记大杂烩了。
开学两周 对学习的热情依然还是满满的。较假期最大的不同是 笔和纸摩擦的几率直线上升。假期拿笔的机会就是写社会实践报告和每天雷打不动的记录体重。还有就是看一些好的文章会随手记录。假期值得一提的收获就是140.6到了120.6 不多不少20斤很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专注干的这一件事也成为两个月的唯一收获。没有像多数人一样成为假期兼职军的一员,找好了三份工作一份也没去,也没有像个别同学假期里看专业书 充电,只是跟着兴趣走 带数字的财经方面没关注,大篇大篇的文字倒是看了不少。这个不务正业 “误”的不是“事业”应该是“学业” 但是 做自己的喜欢的事 难道不是最快乐的吗?你去做任何事 都不会过了就过了。它会对你产生影响,不过是大小的区别,利弊的区别,侧重点的区别立竿见影和潜移默化的区别。所以我们得保持清醒头脑 懂得什么该做或不该做。大部分时候,我们是剧中的演员而不是戏外的观众。不好把握这个度。一部好剧 总会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我的前半生》会因为罗子君的情感历程和奋斗史,我们动情以至于各种文字刷爆朋友圈《春风十里》我们会因为演绎的青春两字对每个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在看抗日神剧的同时 八路军被鬼子打的都差不多了,这时冲锋号才想起。救援部队才赶来。我奶奶是抗日神剧迷 她这时就会义愤填膺,说救援部队怎么才来 都牺牲光了 相信不止她一个人这种状态。这时爷爷会说 都是导演安排的 剧情需要。而且真实战场 也不会这么及时赶来要知道战争多么艰苦,武器装备差 人手少。 如果我们是观众或导演可以评论或设计剧情,但在生活中 我们是演员 你预料不到明天会是什么,你也不会知道这样做或不做的后果,你只有通过尝试去验证。然而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好的叫做收获 不好的叫做经历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自己,一辈子很长,我们不但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也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当你做好自己,你会发现不需要去迎合别人 也不需要去合群,你想要的都会有。
再有一周就是国庆小长假了 我有一个在假期就酝酿的出游计划。有人说干嘛出去家里多好 有床有无线 出去人挤人,不但热 坐车还累。这是一种想法 。不过我认为趁年轻 时间精力都还有 多出去走走看看。开阔的不止是眼界,同样心灵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管什么想法都没错,只要你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不管什么活法都没错,就算把两片几乎相同的叶子贴过去,还是对不齐。我说大海很美 你却说会淹死人一样,我说这个景色很美,咱们记录下来,你却说沿途的风景过去就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