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包括如下几部分:书的简介和特点、书的重要内容摘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书的简介和特点
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如何选择最重要的、有一两拨千金的知识(作者定义为临界知识)去学习?大家一般学习的误区是什么?怎么才是管理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实例来剖析作者是怎么学习和运用临界知识点?最后则选择了几个作者觉得很重要的临界知识点。
由于本身我是做市场推广工作,也是得到的粉丝,所以书中的很多案例、人物也是我自己很熟悉的。所以在读的时候更能代入其中;深度思考工具之一系统思考,也是我读研的时候修过的一门课,由我非常敬仰的徐红罡老师教授;作者本业从事旅游规划,也是和我专业相关,于是读此书的时候,仿佛就是在听一个师兄在上课,在教授人生经验,非常熟悉。
我在读这本书的体会:道从深术从简。作者讲得道理很简单,但是透彻,并且给出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关于工作、生活的,在读的时候自己会和作者的思路进行对比,这样就知道差别也会得到一种震撼之感,“原来可以这样思考哦!”、“原来以前的做法是很无效的。”例如:同样是去学校贴海报,怎么贴才体现了你是有思考的? 面对客户提问“你认为怎样”,自己的回答思路是怎样的;要写一篇推广微信文章,你会怎么写?你的书写思路是什么?作者坚持每日精进,做反思笔记,这是我觉得很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本书基本就是一个主要的道理贯穿其中,没有花俏的方式,只是提供一些工具和方法,让你能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去用宝贵的时间去关注不容易被察觉的但是非常重要的规律和知识。
(二)书本框架
第一章 你遇到这些问题么?
问题1:概念入手,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
问题2:为什么大家学习层次上去不了?
问题3:要学哪些知识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和底层思维的方法
1、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2、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
3、三个底层方法
4、三个技巧
第三部分: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1、为什么临界知识四两拨千斤
2、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3、天赋和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4、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第四部分:案例的应用
1、 复利效应
2、 概率论
3、 黄金思维圈
4、进化论
5、系统思考
6、二八法则
7、安全空间
从书的框架,我们可以看到书的逻辑:从问题中提出临界知识的概念——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怎么掌握和运用(以案例说明)——你不能忽略的重要的临界知识(案例说明)。作者也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他的方法也是3个,不会过多,过多其实也不会有人去看更不会有人去实践。
(三)书本摘录
序言
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要培养自己的13种到的准侧,采用了集中精神的做法,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做比较,持之以恒。
学习的目的:解释问题(why)-解决问题(how)-预测问题(what)
利用底层规律维度,在大量具体的知识沉淀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掌握普遍规律额,用一根线链接起来,在具体的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例如:如何写文案。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撰写营销文案,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建立信任的过程在心理学上有很多构建的方法-在书中找到构建信任和认同的内容——以营销朋友的文案作为参考——分析心理学原理——自己运用再写文案。
了解到底层逻辑,学习变成了一种生长性的东西,不再是孤立的一个个点,而是彼此联系,彼此接触,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
(富兰克林自转自己也曾经看过,可是为什么看完就会忘记,只是记得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呢?又有哪一些细节是自己曾没有注意过的呢?我想是因为自己读书的时候,没有带着问题,如果我带着“他有什么特点”,如果只能学习他的一个方面,自己会选择什么?可能书中的东西也就能留下那么一点东西,然后在我的生活中生长滋养出去。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做链接的过程,要清晰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再融会贯通。就像以前考纲里面提到的知识点的重要性,要从“知道”到“理解”再到自如“运用”。
小启示:以后做事情的时候多看看事件的关键是什么?唯一之最是什么。再延伸出去,而不是从术的层面去考虑。)
第一部分:
问题1:概念入手,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
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了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并改进了思考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式,那个才是知识。
思考是真的很重要的:美团王兴说过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深度的认知: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临界知识: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我们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微信里面往往收藏了一篇篇鸡汤文,可是行为依旧,还是会容易以自己的惯性思维去行事,去思考。 惯性甚至是逃避其实是更省事,但是要认真思考,去改造自己的行为真是非常的困难。
小启示: 不用看太多的书,不用看太多的文章,把一些基本的东西拨乱反正,好好做好就好。)
问题2:为什么大家学习层次上去不了?
1)以李叫兽为例,你只是知道了知识,但是看到的时候才想起他们,但是没有真的运用起来。
2)我们都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没有了解底层逻辑。
问题3:要学哪些知识
斜杠青年真的好么?斜杠青年更应该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结果。你必须要在一个领域上做到极致,对它的认识足够的深,才可能有真的话语权。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兼职变现上,那不是多元能力的提升。想要学到极致,不是说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可以了,是要学习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所有的核心能力。
我们一生要学习的能力可以归为三个级别: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专业能力;3、结构能力。(以活动执行为例,沟通文案写作算是执行能力;物料和布置等是专业能力;和客户对接等、项目管理等则是结构能力)我们实际上很多人是在用80%时间学习前面内容,20%学习后面两类更重要的内容。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和底层思维的方法
1.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1.1摘记更多的知识。在原始方法上进行努力,那是低水平的勤奋。
1.2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读书如果只是阅读+划线+摘抄,相当于是把知识点一个个孤立起来,这个不是大脑擅长的高效行动。例如《神探夏洛克》里面的记忆宫殿。我们更应该是花时间去加工信息,将其与已有的信息建立联系。
1.3 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摘录读书后收到的启发,并且和以前的经验做链接。
为什么很少人这样用呢?因为大脑的习惯是追求新鲜刺激,快速把书读完,大家就会想快点快点。但是古人也已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1.4 从读书到发现临界知识
要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这个解决方法后面,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原理利用到哪里?
(问问自己:自己有哪一些低水平的勤奋呢?
其实很多,例如不断看书、学所谓的编程,学习SEM、学习SEO等等,但是应该要重视的,例如深挖自己的价值、怎么有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等等上面则思考很少,甚至可以说是不愿意去思考。书看完就爽了,然后什么都没有留下;课程上完了就爽了,然后依然什么没有留下;一个技能知道后就爽了,然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为什么呢?原来人的大脑就是这样喜欢追求爽,希望把事情做完。但是要把东西留在脑子里面,需要做的是“链接”,给自己大脑更多各方面的刺激。举例:你要记住“记忆宫殿”这个概念,可以多联想一下是否自己有用过类似的方法去思考;电视剧、身边的人有没有人用这个方法去记忆?未来自己可以有什么具体的步骤运用记忆宫殿这个方法。给同一个概念增加时间、空间的维度,令它更立体。换言之,我们面对新概念和知识更应该做的是“知识链接”和“知识加工”。反思一下更高层次的人,他们在技能层面上面的追求其实是比较少,更多是在思考深度层面更多,一下子就能分析出事情的要害和核心。
小启发:带着问题去阅读;和“过去”做链接;和“未来”做链接。核心就是思考链接。)
2、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
2.1 绿灯心态
打破习惯性防卫。面对不一样的观点,大脑就会报警“准备战斗”,其实更应该用绿灯思维看看对方哪里是有道理的。《第五项修炼》里面提到习惯性防卫的根源在于我们害怕暴露我们想法后面的逻辑,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绿灯思维就是:这个观点对我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要做到不容易,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我们很容易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成对我们自己的否定。要对自己说,我是好的,我的观点和行为则是可以提升和改进的。
(你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么?自己没有绿灯心态和别人没有绿灯心态的例子?
我在学校的时候是很不喜欢小组讨论的,因为觉得自己的观点论据都是非常站不住脚的,特别是在一些逻辑思辨能力较强的朋友面前,更是相形见绌。其实别人挑战我的观点,不等于他们挑战我的性格我的为人,能对比观点从他们身上学东西不是更好么?
周末参加一个活动,和一个小女生配合负责活动流程。其中有一些地方出了问题,导致参加者有点混乱,于是我就给她提了一点小建议。她听到后马上反应的是“我当时去了洗水间”、“你不应该配合我么?”,她把我的建议理解成:我在责怪她,她觉得她没有错。之后她还拿着流程表去印证自己的流程是没有出错,第三次证明她没有错。流程没有错,结果出错了,争执对错有用么?我的建议也只流程的补充,其实是更便于工作的。这个案子我印象非常深刻,它提醒我一定要有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别人的建议或者批评。
小启示:蛮对别人的非议、提醒或者建议,一定要想这个观点对我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2.2以慢为快
学底层逻辑的内容,不要学花团秀腿。好比学自行车,应该掌握的是平衡感,而不是追求2分钟学会21种踩脚镫子的方法。
举例自己读书: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现在是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每天给自己一些数量上的目标。例如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结构图谱?等等。把功夫花在真的问题上来。《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训练那些真的会用到的语言内容,把所有不重要的“假问题”都全部抛开。
就算讲了很多道理,但是践行起来是非常难的,因为知道、明白、相信到践行是两码事。
真正阻碍我们的是不确定和恐惧。
“能好好读书并把本质吃透的人越来越少。真正做到的人就有机会赚钱。”小马宋评价李叫兽的“14天改变计划”活动,一天售罄200万。
(术不用花俏。
这个思路其实也是很多大师的思路,例如李叫兽在混沌学院讲了3个小时讲的是他认为最为本质的内容,如何做消费者洞察; 稻盛和夫的做人理念也是一直在如何做到每日精进,精进作为原则怎么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而这个要点恰恰和我之前的学习方式很不一样,我以前学习总是觉得要多涉猎多提升技能,要各种管武装,这时候其实就是把很多不重要的“假问题”放在自己的身上了。
你是否也有什么不确定和恐惧呢?我自己也是被这两个打怪兽一直封印着呢。)
3、三个底层方法
3.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用更合理的假设来地带我们过去不合理的假设,从而提升决策质量。最方便的教材就是复盘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我们每一天的决策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的,产生了什么结果。重要的是追问问题的过程。例如:如果想让自己的公众号更受欢迎,那么就不应该天天上培训班、看各种文章技巧,而是沉下心来问问自己:昨天文章为什么访问量低,是什么原因?如果在哪个环节改变,下次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有时候向内求,被向外求更好。向外求越多,向内探寻的时间就更少了。
每天静静回顾一下:
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
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理好,为什么?
假设我没有这样做会怎样?我还有其他什么做法么?
具体的学习方式有什么呢?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你有没有成功推翻自己假设的经历呢?我自己试过对一个活动(请一个nike的老师编舞)进行复盘,在复盘的时候我标记了关键的环节以及当时自己的假设与想法,重新斟酌自己哪里做得是欠妥的,如果重新开始我会怎么做。有一些方法其实自己也会用到,例如这个复盘和调整假设,但是不涉及到更多层面,所以好的方法也会容易坚持不下去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你昨天又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和不开心的事情呢?
(昨天,我开心拿了修好的电脑、去之前还电话先问了流程;围巾被绊着但是人没有被绊倒;不开心是没有看书、没有做读书笔记、外婆答应我的事情没有做到,我没有很好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后我要和外婆商定一个时间(具体到几时几刻,重新我的需求让对方觉得不是能够随便推翻的)、提前收拾行李,需要用的东西都带上;不要再看连续剧了,都是费时间的。2019年除了胡歌的剧,其他都不轻易追了)
3.1反思
要让自己看问题有深度而准确,要坚持的训练就是反思。
3.1.1反思可以帮助发现误区
做事的循序:假设-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观察结果-研究原先的假设-调整和校正假设。
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我们都容易在相似的情景下,作出相似的行动。
3.1.2反思也可以促进新的东西
多问问自己:
1) 我过去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么?
2) 我听过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但是做得更好的么?
3) 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里面?
3.1.3 反思可以促进我们检查新的知识有没有 用起来。
《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他描述自己希望能够不犯错误、快速进步的过程,提出德行并做简单的阐述(以下选了我自己喜欢的几项)
1) 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情坚持不懈。
2) 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3) 生活秩序。每一个东西都放在他的位置上,做每一件事也务必有一定的时间。
4) 沉默寡言。言必于人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他提出了13个品德,每天发思,寻找差距。也就是现代管理中的“对标管理”。
《高效能人的7个习惯》和自己的要求进行对比和反思。作者举例自己的八项习惯
每日反思八个习惯
1、 积极处事: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n 越是在逆境的时候越是要勇敢
n 只有了解了实施才能真正积极
2、 现有目标后有行动:以终为始
n 要让自己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要讨论目标的最终样子
3、要事第一
n 保持思考事情的目标,才能区分什么是要事
n 学会拒绝才有时间做事
4、双赢思维
n 只有坦诚,才能信任
n 不被自己的观点和直觉控制,才能耐心理解对方
n 信任的前提是沟通事实、描绘愿景
5、 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
n 空杯心态
6、 协助增效-第三种选择
n 让别人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7、 不断更新
n 用新的启发去训练团队和培养团队
8、 请教达人
n 举一反三,学习、记录、思考、时间、反思、总结、链接、实践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对标——对表——对照的过程。
(我一直都是一个“自我要求高”星球的人,可是行动力确是非常非常差。很多时候给自己设了一个高要求就方法把事情做完了,对这件事也已经有很好的交代了。对比牛人,我觉得自己就是没有具体的行径,也没有具体的行径。
你是否也想形成自己的对标呢?
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三个:
1、积极考虑事情的积极面,考虑自身性质的积极面。要给自己多点信心,肯定自己更多的价值。
2、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情坚持不懈。今日事情今日毕。
3、勤勉(专注):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3.1.4 训练反思的方法
3.1.4.1 小事反思,深入思考。
反思日记: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表面、实际、自己的假设)2)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3)这个过程中自己是怎么想的?4)要怎么解决?有什么启示?主要是要落脚到如何改进和完善。
3.1.4.2 生活案例化处理
以查理芒格为例,从一段经历中抽象出一个规律额,尝试构建一个模型。
3.1.4.3 培养反思日记习惯
反思日记就是要反思假设,反思行为。除了写日记以外,还可以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思考。例如《晨间日记的奇迹》、《顾准日记》。感觉没有反思总结,那么昨天宝贵的经历就是浪费了。
人的进步和行为的改变,是需要反馈的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是不会改进的。
3.2以教为学
教学相长。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你处于职员的时候就要想如果我的职级比现在的高两个级,我再怎么做。站在更高的角色立场去要求自己。
以作者自己备课的案例来说明:一个三小时的课程,他准备了3个月,草图花了几百页,用了2个笔记本。
以教为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1、 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爱人或者同事
2、 建立学习微信群,分享心得
3、 在一些沙龙分享或者自己写文章公众号
(对比见差距。作者真的是一个很勤勉的人,几个量化的词就看出他对工作、对兴趣的认真。除了高考的认真准备以外,之后我都没有做过任何感动自己的事情了。)
3.3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n 对基本知识深入了解
n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n 在各个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4、三个技巧
4.1记录。
4.1.1.如实记录,把生活变成精彩的案例集。
4.1.2主动思考,挖掘关系。
要记录的是思考的过程。
1) 当时思考是,我考虑了这件事的目的了么?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的是什么?
2) 在当时这个目标下,我考虑了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合理么?有遗漏么?
3) 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想?如果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 最后的结果和我预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差距,为什么这样?
(这个和反思日记、反思的内容要做结果。目标-假设-行为-差距)
4.2定期回顾
回顾是链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为什么自己的回顾会没有效果呢?因为很多是做不到的,很多是对自己要求过分高的?很多是没有目标的?)
回顾分为三个层级:
n 周/月: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n 年度回顾:检查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的激发
n 五年以上回顾: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4.2.1 周/月:
1)本周的目标和期望是什么?
2)实际情况如何?
3)为什么?
n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自己的假设是怎么样的?
n 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n 跨领域经验类比和借鉴。这个问题可能和其他领域什么内容相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用了什么假设?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多点发散联想,也可以和以前的成功经验做对接)
4)总结经验
n 有效的假设在什么前提下有效?使用时要怎么注意?
n 哪些假设是错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n 哪些假设是新受到的启发,接下来如何尝试运用?
也可以做一个:本月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的汇总(4新的4宫格)
4.2.2 年度回顾
许多我们用过好的方法已经忘记了,过去遇到的问题换了一个马甲又重新来了。
时间线回顾法
1、 我们现在的状况。取得了什么成就、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障碍
2、 三条线索记录关键事件。(自己、家庭公司、国家)
3、 这些时间有什么关系,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当时采取了什么举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情境下,其他人做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知识管理的5个小技巧
n 印象笔记
n 为每一次对话录音
n 定期回顾
n 建立检查请你单。(一些固定的问题,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n 回顾重要人脉。提前安排每月要见的朋友。
4.3 付费购买
买的是宝贵的时间。
第三部分: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1、为什么临界知识四两拨千斤。以麦肯锡方法:MECE方法为例。
新员工的基本训练方法:快速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快速进行验证式的试错。(1-2—4-8等树状结构。)
可以看到更多的简单的规律和关联性。
“如果只是孤立记住有一些实物,硬凑起来,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2、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2.1 从自己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最重要的知识。
阅读经典书籍,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具体做的时候,要多留心,习以为常的事情后是不是有应用到已知的规律。
2.2 找到最重要知识、原理的出处。你对这个结论的适用性也会有更深更清晰的认识。
2.3 尝试用更简单的原理来解决这个知识。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
以1万小时来说。生理学上的结论是要强化神经链;目的是提升心理表征。
2.4 没有解释时,寻找一个假设,并验证。
我们不是要一个答案,而是要培养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
3、天赋和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3.1努力寻找天赋。 天赋是要寻找的,不是等来的。
3.2 找不到天赋,兴趣凑。(一张A4纸和一支笔,写下所想做的所有事情。有什么是你投入其中的,忘记时间流逝的事情。
3.3 天赋不是神奇,是理所当然。
天赋是相对稀缺的能力。你在这个领域,什么都不做就已经超过了80%的人了。
4、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不是不停记忆,是要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下应用同一个知识点;第二是在不同空间中应用同一个知识点。(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不断强化)
4.1 借助外部资源
一个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理性思考
以得到的课程、看的书是如何运用来阐释。
《影响力》6个武器:互惠、喜爱、承诺一致、社会认同、权威和稀缺。
公司管理:所有人的声音你都能听见规则稳定有预见性;公平;形象讨人;过去策略取得的成就(别人都这么做了);建议和意见的稀缺性
(自己有什么例子呢?《影响力》这六个技巧怎么用在其他领域呢?我最近遇到的例子则是朋友向我推荐保险的例子,她的术语中包括:送了日历给你(互惠)、很多人买了(喜爱),xx已经购买了(社会认同),我们公司排名第八的(承诺一致,具有公平性);这个是限量的(稀缺); 还有就是网络课程的销售:一般方式是:2019年1月1日开始价格上涨啦(稀缺);社群晒单(社会认同);发红包(互惠)等等。)
4.2 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要做: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2、大量的训练。
4.2.1 抓住问题的本质来联系。
Q:品牌命名。要锻炼品牌命名,要怎么学习?
搜索品牌命名方法?这是技术效率;
核心是要降低品牌传播成本,这个才是心法。在这个原则上才会衍生各种技巧。
(你有无类似的经历呢?自己做品牌传播的时候的经历,是不是也是现在网上找各种技巧,取名字技巧,然后列出一堆名字让老板选?)
4.2.2大量持续的练习
以小马宋为例:不断收集景点文案,每日保持阅读广告案例。
10年广告杂志、20000个案例、10个ppt整理、3次以上反复阅读、抄写经典、背诵或者复述、每天阅读更新。
(自己作为策划和广告业从业者,自己又做了什么的努力和尝试呢?其实很多只是浅层的阅读,量上不去、思考上不去、行动上不去,水平也就上不去了。)
成甲每一天1-3小时的反复晨修、每天高强度的思考和阅读。目的是对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入的理解。
4.3预见性认知
应激性反应和但因果思考方式是阻碍预见性认知的。结构性思维才能遇见未来。
“今天的我们是由过去的我们的选择铸就的。”
《第五项修炼》基模-各种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模式——增长极限、舍本逐末、公地悲剧。在公司成长、个人成长中都会出现。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识=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具体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对问题的解释有三个层面:
现象、技术规律、底层规律。(解释得到怎么崛起)
底层逻辑:用户价值第一、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从众效应、边际成本低、综合效应等。
4.4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以秋叶大叔为例,在能力圈投资。
我们总可以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优势:一旦比90%的人做得好,就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
一天清晨,敲电脑,自己在什么领域上比别人强90%?
1、 如何构建底层认知
2、 口才能力
然后持续在这两个领域投入。
(你呢?你有思考过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自己的优势是性格上面比较认真,不会敷衍了事;
-兴趣广泛,什么都喜欢涉猎。)
第四部分:案例的应用
1、 复利效应。
影响复利是执行次数和利率。就好似写文章,多写,写得好,才多人传播。
Eg在拓展人脉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帮助;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做公众号、人脉、投资都是一样的。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2、 概率论
决策树理论和外部视觉。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
概率不是固定值,是动态值。你的极致努力可以改变你获胜的概率。
概率论中的贝叶斯理论:先估计一个概率,然后根据新的信息和反馈调整原来的估计。
3、黄金思维圈
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要问为什么。
Why——how——what 应该是这个流程,而不是反过来的。
苹果的品牌传播,卖的是情怀。
面试的时候:知道工作在什么背景下产生、为什么要完成这个工作、这个工作的关键是什么、突破口是什么?
4、进化论
索罗斯的故事,二战开展前爸爸把家人带到隐蔽场所,这个举动让全家得以生还。你把规则用在已经不守规则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坐以待毙是最危险的。
积极的惰性。 看起来更努力尝试,可是依然因循守旧
每个人都有两套理论:声称的理论和实际的理论。。很多人是死在自己知道太多,却没有行动。
最重要的是你能采取行动,改变多少。
(你是不是也积极得懒惰着呢?
知行合一真的很难的。知道和做到其实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如果没有在两者之间加上通道,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古典老师说过“行动”才是最大的咒语,最大的宇宙吸引力法则。
5、系统思考
多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
6、二八法则
人际关系结构洞——人脉蜂窝从串联到并联。
在人脉管理中,我们拥有更多跨界的重要人脉,就能调动更多资源解决问题。
7、安全空间
ABZ计划
A:能长期从事,值得持续投入
B:给自己创造的新职业机会
Z:用来应对最糟糕情况的备用计划。(例如存钱;如何为辞职做准备等)
综合应用:
黄金圈思维:为什么要做《成甲说书》这个节目?热情和价值之间有什么联系?
系统思考:找到整个系统的瓶颈和推动因素
二八法则:把工作分解成10道工序,把握核心价值环节
复利模式:在未来也能销售,别人为什么买你的产品?必须关注经典。
冗余备份:两个团队执行,提前录制。
(四)下一步希望怎样
书里面的内容很多,我希望能够逐步掌握深度思考的方法以及具体执行一下《每日反思日记》。
1、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三个方面,做到对标。(已经写入日记本第一页)
l积极考虑事情的积极面,考虑自身性质的积极面。要给自己多点信心,肯定自己更多的价值。
l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情坚持不懈。今日事情今日毕。
l勤勉(专注):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2、只是关注每日反思日记,每天问自己下列问题
1) 你今天开心么?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2) 你今天不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3) 你觉得哪些假设条件可以提升?(考虑了这件事的目的了么?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这个目标下,我考虑了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合理么?有遗漏么?
4) 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想?如果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5) 最后的结果和我预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差距,为什么这样?
3、阅读习惯的新养成。问自己问题:
1)你为什么要读?你的想法是什么?作者的解决思路是怎样?
2)这个和我之前的哪些知道的内容是有联系的?
3)新的知识点可以应用到什么新的领域?
(每个月都来打卡签到看看自己做得如何吧。1.9日立flag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