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到二十三年之后才看完了这部《情书》。
只是即使度过了如此漫长的岁月,它的真挚也从未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浅水喧嚣,深水沉默。就像在纪念日上,坟墓里的藤井依旧安静地躺在那儿,众人却已经不再像三年前那么沉重的悲痛。只有博子坐在车里,沉默不言。回到家中,她翻开了藤井国中时期的相册,就这样,一封书信跨过时光长河,连接了相似却又不同的两个人。藤井树“们”的青春也在我们的眼中渐渐明晰:放学铃声响起,教室里只留下值日的他和她,安静的空气里流淌着温暖的光辉;和煦的阳光洒落,少年背靠窗台,安静地捧着书,望着那张干净的侧颜,就好像一股清风荡漾了心尖儿;少女独自骑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不见风也不见云,少年却突然从山坡冲下,猛地把怪异的头套套在了少女的头上,在少年肆意的笑声里,是少女在努力摆正七扭八歪的骑车姿势……
岩井俊二写的同名书虽然先于电影,可在我看来却更像是为这部电影做的注。书没有很长,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简单,作者用着极为平淡的口吻把这段故事娓娓道来。然而这么简单的文字有着十分的重量,那些在电影中看不到的,暗藏于心底的柔软,都在他细腻的笔触之下,被慢慢勾勒出来。电影结尾阿树紧紧怀抱《追忆似水流年》的镜头虽然经典,于我来说还是有些不足,可当我翻开书读到结尾处,却能清楚地感觉到这寥寥的几句话语承载了一段至深的情愫。
“我一面佯装平静,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里。然而不凑巧,我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
时光它虽跑马而过,却终究是“心意难平”。博子如此,才会鬼使神差地寄出那一封给藤井的信;阿树如此,才会在给博子回信中一点一点地道出明明很清晰的回忆;阿树的妈妈亦是如此,才会一直想搬离这栋老房子,才会在一开始阻止爷爷想要背着阿树去医院的意图。可生活就是这样,送来一切,也会带走一切。博子随着松井去了藤井遇难的山上。在那里她选择放下了那个想要求婚却迟迟没有开口的男人;阿树重新回到学校,无意间知晓了后辈们的“游戏”,虽然开始极力否认,可在她看到那张背后有着自己素描的借书卡的时候,心底是压抑不住的欣喜;阿树的妈妈发现爷爷清楚地记着从家到医院的时间,“爷爷也是很难过的吧”。看着爷爷坚持背着阿树知道筋疲力竭倒在雪里,她解开了自己多年的心结,打消了搬家的想法。在这世间,从来都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年少时的喜欢总是不动声色的,你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别人的心里,也不知道自己的身影是否一直被别人凝望在眼底。有些事情,偷偷做才有意义。我们都曾是藤井树,可能当着别扭的死小孩儿,可能做着安静的乖乖女,可能有着喜欢的人,可能也被人喜欢着。虽然没有人能一直拥有青春。却总有人在经历着青春。不论在哪里,不论过了多久,能够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能够认认真真地喜欢一个人,一定会很幸福吧。
这个把电影拍得很好的男人,同样地,用世间最柔软的笔触,撰写出了最动人的情书。
“你好吗?”
“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