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圈很火的一篇文章叫《做低成本女人》,文章本意是告诉女性读者不要过多地依赖外界物质条件,而是要注重自身的塑造和修行。主旨没错,但读下来总觉得哪不太实际。后来又看了一遍,原来文中的“索华”26岁便辞职生子,现在应该是旅居德国。“索华”说好女人需要带动氛围,“赤足坐在客厅的地上看书,也带动孩子,还要放上舒缓优美的乡村音乐,一家人的气氛就这么形成了”。这样的场景确实让人羡慕,可能是德国普通人的生活写照。但在我国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工资涨幅永远跟不上房价的畸形社会,这样的生活都可以用奢侈来形容了。
首先,你得买一套房子,变成“房奴”,再谈“赤足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看书”。现在房子的首付就够两个家庭拿出一辈子的积蓄来,小两口怎敢轻易辞职在家生孩子?每个月的银行催账单总是提醒着要还贷款啦,要交物业费啦,要电费啦。能活着成本就不低,谁也不敢懈怠,乖乖出去上班去。
再说还清房贷的人们,不是房奴,却成“孩奴”,时常在地铁里看见挺着大肚为了孩子未来的奶粉费、教育费不辞辛苦奔波劳碌的准妈妈们。她们踩着孕妇鞋,穿着孕妇裙,小心翼翼地一边护着肚子,一边在地铁晃动中保持平衡。在车门开的一瞬间诚惶诚恐地走在人群后面,生怕有个闪失。即便是生产后,孩儿妈妈们产假回来就像打了鸡血似地,不管夜里被宝宝们折腾醒几次,也要想办法容光焕发地出现在办公室。你以为生产后的赘肉是自己吸收的么?你以为神采奕奕的脸是自然的么?想要不被认成扫地大妈,不被90后的小妹妹比下去,就要自己咬紧牙努力节食运动恢复身材,淡妆涂抹掩盖一脸倦容。你以为老板会喜欢浑身奶味、尿味的胖大嫂在他面前晃么?你以为你提早下班一小时回家照顾孩子,同事会任劳任怨分担你的工作么?呵呵,我不想阴谋论,但大形势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一个位置一个坑,你拖家带口,不顾形象地在办公室出现,自己想老板裁员会裁谁,我不多说话。
房贷、油费、孩子的花费、自己的护肤品、新购的衣衫,哪个成本低,哪个是可以节省的?连我家猫咪一个月都要花掉一两百块,养自己、养房子、养孩子需要多少钱,回家好好算算账。如果这样也算低成本的话,我只能呵呵了。
想过真正低成本的日子?没问题。你可以不买房子,租房子住;也可以每天朴素到只用大宝,穿9块9三件包邮的淘宝款;去超市只买打折促销装;孩子只上公立幼儿园(如果能抢到名额的话),特长班一律不上;放假刷刷朋友圈就当自己旅游了,靠电影和美剧来打发时间也不错;孩子老人生病只拿社保药,进口药一律免谈。平时只坐公交地铁,万一挤不上去就优步拼车,绕大半个城市能省一半多,赚了。
还能再减少开支么?也许有人觉得能,但我觉得不能了。这样的日子成本低么?我必须再呵呵一声,一点都不低!君不见各处的房租都在涨么?要想住的舒服,就不能合租,单独一个小房子,最低也要2000块,地段好一点的就得4000+。加上其他的花销,每月工资只能维持日常开销,还得眼巴巴地指望下个月的工资还信用卡。
这样的"低成本"的生活状态,是拿你每天挤三个小时地铁、加班到通宵、忍气吞声看老板眼色换来的,你的青春在能否承受?你真心想成为这样低成本的女人吗?
每天算计着如何压低生活成本,这件事本身就是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在今年京东618购物节上我犯了一次糊涂,为了凑够减免的最低额,我至少花了4个早晨挑选商品,虽然省了一些钱,但我宁可多睡一会,或者多写一篇文章。我觉得我付出的时间成本要大于我节省的开销;再比如,我第一次尝试用优步拼车时,比我预计的要晚到20分钟,本来就是想打车能快一点,还是晚到了,得不偿失。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表明你越想节省成本,你的生活质量越低,你对购买的体验就越不好,你生活的幸福感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越来越低。重要的事说三遍!我恨不得说三百遍,好让自己占小便宜的心被在五指山底下,休想再抬头!
对,休想再抬头!过惯了这种日子的人,几时可以抬起头?凡事以成本计算为核心,你以为你是成本会计么?买的都是便宜货,安慰自己“能用就好”,还屯一堆破烂在家。这样过日子的人心里都有小算盘:“万一以后有用……”就为那个遥遥无期的“万一”,几万块钱一平米的地方就堆着“万一有用”其实现在没用的东西,这库存成本也太高了点吧。被杂物侵占了生存空间的人就那么凑合着用,凑合着过日子,这辈子就这样凑合下去了。有人说,等我有钱了,当然不会算计。真的么?
我原来看过一篇文,好像说的是作者年薪20万,在路边等人无聊时却舍不得坐下买一杯星巴克的咖啡,还计算了一天剩下一杯咖啡,三十年能剩下多少钱,大谈特谈自己的节省理财之道。我看,“低成本女士”即便年薪200万,也能说出一套理论来,告诉大家不喝星巴克咖啡的道理。我并非说星巴克的咖啡有多好喝,我一年也喝不了几次。但几十块钱换来的愉悦心情和放松身心的机会,和钱多钱少无关,和会不会理财无关,只和这个人能不能让自己更舒服更快乐有关。
普通人的小幸福和小快乐无非就是生活张驰有度,偶尔鸡血,偶尔懒散,适当犒劳自己,适当放松自己,让自己快乐,让周围的人快乐,这不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吗?
不谈骄奢淫逸的消费,因压抑自己普通的欲望而节省下钱,会让自己快乐么?是不是觉得每一块钱都很沉重,那样就可以让自己觉得无愧于心而幸福感满满呢?
拿我三十多年的“省钱经”来说,省钱一定不会带来幸福感,一定不会,最多让自己有点能够讨价还加的成就感,外加占了小便宜的“窃喜”。这根本算不上幸福,相反“低成本”带来的副作用更大:自己陷到货比三家-->消耗时间-->心疼自己辛苦-->再次买买买的恶性循环。而我们的时间,甚至我们的人生就这样消耗在了“追求低成本”这一目标上。
当认识到:追求低成本≠获得幸福感,请调头想想这个生活的“准则”是不是可以修改一下?花最少的钱只是手段,目的是办更多的事,这中间忽略了一个隐藏的成本:时间。如果这个成本过大,也是不划算的。要是还消耗了人的幸福感,就更不值得了。
如果没法提高升入,只能依靠精打细算来过日子,怎么才能获得幸福感呢?那好吧,我讲一个我自身的例子,去年我投了一个项目,赔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负债几万块的信用卡。为了能每个月按时还信用卡的分期,我不得不再去找工作。我老公经营了一家店,我是周一到周五上班,六日在店里帮忙。平时晚上回家看看工作上要用的资料,再收拾一下就睡觉了,没有丝毫的时间去娱乐和消费。差不多半年过去,在一周至少4天叫外卖炒菜,为了节省通勤时间要开车去上班 的“轻奢生活”方式下,我竟然还了四万块,加我工资卡里的余额,差不多再有三个月的工资就可以都还清了。按照我当时的计算,我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啊。
我没有时间在淘宝上比价,都是下了班在写字楼的商场买衣服,款式和布料上比在网上的还要精致。遇上打折,多买几件比网购更省钱。其他日常用品也因为没时间逛超市,都直接在网上直营店购买。半年来,我没有算计生活费,也没有降低生活质量,我的幸福感随着债务的减少而上升了。
Why?
因为我忙!我忙到没时间花钱,忙到要用钱来买时间的时候,钱就存下来了。钱这个东西很奇怪,你在意他时,他偏偏不来;你不在意他时,他却悄悄留下。我更关注自身的发展时,我的注意力完全从钱上转移开,不会再因为优惠、打折之类的字眼所影响,价格的波动不再勾起我心中的任何涟漪。说的更直接一些,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些小的得失我根本不在意。于是“低成本”的生活就不会变成我的负担,而是自然而然变成了我的生活标准。
看看周围的同事,特别是我的老板们,他们的生活消费一点也不高,每天和大家吃一样的盒饭。听他们讲话,就知道他们经常读书,还能给我推荐合适的书;也相互交流运动方面的心得。我确实很少听到他们之间谈论哪里打折,哪里促销的内容。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他们的业余时间不是在买买买,而是在读书和运动,这些又能花掉多少钱?我的前一个老板连换车这样的事都恨不得花钱找专业机构来推荐,理由是:我太忙了,我这周末还要去打球,没空看这些资讯。
确保基本的生存条件其实需要很多的钱(想到房子,我都想大哭一场,你们懂的)。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篇《低成本生活》是说大家不要以钱作为一切行为的导向,当把“钱”从你的关注中剥离开时,就会发现生活很多地方是可以不依靠金钱来改善,幸福感和成本高低无关,只和个人追求和心态有关。当生活充实忙碌,低成本的生活态度就渗入进来。那不是碾压生活的低成本,而是轻装上阵,迎接生活挑战的“幸福低成本”。
原创作品已同步到个人微信公众号“耸耸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