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式教育
前不久和先生讨论将来出生的孩子的教育方式,为孩子将来要接受的思想和品性争论不下。
作为90年代出生的孩子,承接了上一代的辛劳成果,也顺势接下了时代接轨的信息步伐,在产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转换的时候,00年代甚至更久以后的孩子,所要承载负重的希望,就不是我们这90年代的奔三青年可以想象的。在尚可以靠农忙种田温饱或者致富的时代,我们并不需要被强制性具备某些时代的特征,常常在各大网络平台看到90年代的标签,但不置可否,这些标签无一不是建立在祖祖辈辈承袭下来的良好传统品格,但却与我们自身所处的年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我们除了早日赶上彩色电视机和无线网络通行,论社会变换更替的时代鲜明,大概我们这一代只有“空白”两个字。
对于接下来竞争愈加激烈的孩子,我们难免比自己的父母更加忧心和惧怕。光是邻里居住的,就有八九成,是报了各大艺术班和托福雅思班的,哪怕幸存那么一个不用上艺术班的,那也肯定整天和补习班过不去坎儿的。放眼整个中国,无论贫富贵贱,几乎00年代以及以后的孩子,都成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禁锢下的傀儡。
中国一直崇尚“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言听计从这种自私囚禁式的教育,事实证明天才往往出生于两种环境下,一种出身经历阅历丰富,自身又肯奋斗努力。另外一种,就是他出身于管教宽松的家庭。
爱迪生在发明电车以前,他仅仅是一名老师眼中智力低下好问调皮的孩子,在爱迪生经历耳朵的听力障碍创伤后,他的母亲并没有因此对这个智力异于常人的孩子放弃或者辱骂,而是用生活循循教导这个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引发的问题或者意外,从来不用呵斥的态度对其进行打压或者责罚。反而激励他在失意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鼓励他勇敢大胆地去问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认为爱迪生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他有个懂得尊重开明的母亲。她不仅铸就了爱迪生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更从不干涉爱迪生的私生活和社交圈,给爱迪生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和距离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创作。
孟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随意将就,搬迁了三次,才终于定了居。孟子也在好的环境下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翩然而立的少年郎了。
中国大多父母都会说:“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大多在摇篮时期就扼杀殆尽。认为孩子没有管束自己行为的能力,需要自己时时刻刻从旁督促监督,才可以顺利成长。老一辈更甚以为,自己从前走过的弯路,只要自己教育的好,下一代就能少走些弯路,少摔几次跤。但是事实上,世上所有的捷径并不是预想中的春风得意,而是用了更多的时间饶了个大圈回到终点,其中吃到的苦头也超出了当初的预算。而“严父严母”教导出来的好的孩子,除非孩子自身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基本只有闹出个与家庭关系缘薄,叛逆厌世的结局。
而从古至今,一直沿袭的“重男轻女”思想屡见不鲜,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开放开明,而起到多大实际性的作用。依然大多数的家庭还是采用“穷养女儿,富养儿子”的荒诞做派。于是上演的“不知愁富养子弟”和“失足少女”戏码每日必见。随着男女平等的思想的普行,提倡女性平等和象征女性权威的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现实生活里以“女汉子”标杆的知性女强人比例逐渐上升,呼唤尊重女性和提高女性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开始形成一股“生儿子除了能够续香火,还没有生女儿贴心和能耐”的另类思潮。至少在城镇,因为买房压力而不堪重负,生一胎男童就绝育的青年夫妇比比皆是。
西方人口虽少,但西方家庭大多都是推崇放养式教育,孩子十八岁以后,上大学要靠自己在外打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也有助学贷款,每年需要定期还款的学生不在少数。除非真的情况危急,父母一般是不会给予金钱补助。对于孩子自身想要学习的技能技艺,不予支持也不予反对,都由于孩子自身决定,一般只会在孩子征求意见时给与自己相对的建议,但极少加为干涉,所以西方的孩子,大多数独立生活的能力,都相对要强。
再者说到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即使在寒冬腊月,也很难见到穿得厚厚的,大多时候,不管男女老少,都穿得比较反季节。在富士山落雪的冬季,也许我们正穿着貂皮大衣,他们还穿着短裤短裙,有可能孩子还不穿袜子。这和我们传统的冬暖夏凉,随着季节适时增减衣物的想法背道而驰。
尤其对于天生体质相对比较弱的人而言,医院这个必须去的老家,经常会听到“手脚要保暖,凉了容易生病”这样的说辞,中医有讲:“病从口入,手足受寒,寒气入体,易生疾病。”可见手足的温度的重要性,以至于我们从小到大,都循规蹈矩地做着温度保护措施,但体格却并没有因此而健康多少。
相比之下,日本的孩童,从小就光着脚踝,即使冰天雪地,也很难见到他们穿得多么厚重。日本的民众认为,好的体格应该从小锻炼而成,而孩童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比成年人要强上几倍。而且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坚韧不拔和遇事顽强不退缩的精神品质。
纵观中国大大小小战役,以团结和智力取胜的虽不占少数,但因季节和外在环境输掉的战役也是不可小觑。国语有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由此可见,一个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对于群体以及国家起到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地传统式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代的潮流,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风气,不仅是对父母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能力的一个考究,同时也是对社会思想起到一个良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放养,不是放纵。是在可约束范围内,进行自我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和形成。这对于孩子自身以后的抗压和独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以“害怕孩子犯错“为由的捆绑式教育,都是钻自私语言冷暴力的空子,加以“好意”的光环,作为自己做不到而努力让孩子替自己实现不可能的暴君途径。
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到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剧中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当初没能实现的梦想,将自己的女儿强制性锻炼为摔跤手,夺取世界冠军。虽然剧中的女儿,最终夺取了世界冠军,也暂时摆脱了印度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但是对于女儿本身成长带来的心理伤害,是不可预估的。
不要将自己原先犯下的过错,让自己的孩子再依照你的人生蓝图再来一次,这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多么光荣的一笔,反而为他不能自主选择自己人生增添了一抹诙谐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