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来平等的,都是一张白纸,是什么决定了每个人成就的大小呢?现代科学比较统一的答案是基因和环境,也就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先天的条件无法改变,而后天环境中的成长是人和人拉开差距的最大原因。
《富足》从理解规律、正确决策、认知跃迁、做事方法、重塑能力、理性判断六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让一个人富足起来。
首先,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理解规律。加法比减法重要,我们做的事情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尤其在这个分工足够细化的时代,要求专业足够精,而不是广而泛。
每个人的大脑处理能力有限,要尽可能丢弃那些长时间不用的东西来释放空间,所谓断舍离就是减法思维。
要善于乘法,越底层的越容易复用,越容易复用的就越容易做乘法。
有人把知识分为四类,1.元认知类,2.程序类,3.概念类,4.事实类。元认知类的最容易复用和迁移,也就容易做乘法,体现在这类知识掌握后能一通百通。而事实类最复用性最差。
还可以分为“道”和“术”来讲,道是根本,术具体表像。所谓35岁的中年危机,一般都是学了些术,没有掌握到道的层面。
其次,要正确决策,所谓正确决策就是凡事都要考虑成本。我们要理解机会成本、沉没成本、隐性成本、时间成本、收益率、品质和效率这几个名词。
常说“你惦记别人那点利息时,别人在惦记你的本金。”“卖的比买的精”,便宜、免费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好拿。
没有只有自己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机会,最大的机会就是少在低水平上重复,少做无用功,确保每一次成功都可以复用。
第三,认知跃迁,认清楚经历和经验,以及如何将经历转换成经验。理解经验、经历、资历、常识的区别和关系。
为什么有些人十年工作经历,只有五年工作经验呢?通常有三种可能:1.失败的经历,不会成为经验。2.重复的经历,十年一般时间在重复做一件事。3.无用的经历,有些经历比如吃饭、睡觉、打游戏,他对我们成长无用,也不能称为经验。
第四、做事方法,再做事方法上不管是喜欢动脑优先动手,还是动手优先于动脑,没有说哪种做法一定好。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将这种长处发挥出来即可。
要学会跳出问题看问题,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就比如现在有汽车了,就不用考虑用几匹马拉车跑的快的问题了。
第五、重塑创新能力,改变固有行为模式。做事要找大带宽。直线未必最近,直线可能因拥挤更慢,而曲线则更宽更平坦。
有则故事说两只蚂蚁要吃到墙外的食物,一只蚂蚁使劲爬,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持续不断尝试,而另一只绕过墙,等到绕行的吃上食物的时候,爬墙的还在持续尝试。
很多时候,要懂得迂回前进,而不是持续用固有的知识解释错误的现象。
第六、理性判断,分清幻象和现实。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真,这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魔术,看见的都是假象。
看问题要系统化,要去求证。复杂问题往往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的。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简单成就高效。
当然,富足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精神的富足更为持久,更值得追求。想要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富足要做到一下三点:
1.要认清自己,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后,才能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外面世界的输入,才能增加自己的精神财富。
2.要在“道”的层面提升自己,而不是满足掌握一些“术”的技巧。
3.要从学习知识上升到学习智慧。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有了智慧,获取知识就会更容易一些,也比同龄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