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罗素堪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逻辑学、数学、语言学、分析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令人高山仰止。更难能可贵的,罗素是真正关心人类的思想家,正如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世界对他的评价:“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2001年,我在北京海淀路的旧书店里找到了这本《罗素文集》,里面汇集了罗素谈东西方文明比较、道德哲学和悠闲颂等几部书。那时我躁动茫然,就这样不期而遇也是顺理成章被《快乐哲学》所震撼,反复看了几遍,之后的时日里,每当心有浮躁,都会重温某些章节,回想起来,它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7年前,为了理顺自己的心绪,写了一系列读《快乐哲学》的随感,今天将他们找出来重新审视,也许有的地方很稚嫩,但也确是我一段心路历程的折射。现将其中四篇,在书自友接下来的四期里,陆续与您分享。
如何使生活快乐(一) 2009.10.21
自从伯特兰.罗素写了《快乐哲学》(又译《幸福之路》)以后,人们还有再谈论快乐的必要吗?爱因斯坦说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看罗素的文章。罗素的文章,尤其是那部《快乐哲学》确实也使我获得了不少快乐。
罗素在这部书里提了一个观点,人要想快乐,就不能过于沉湎于自我,总是陷于自我分析中的人是很难获得快乐的,陷于自我分析的郁郁寡欢中,并没有什麽思想高明之处,要麽很自恋,要麽很自卑,要麽莫名的忧愁,都是太看重自己了,其实自己只是茫茫尘世中普通的一员,把精力都用在自我的关注中,会对本应使我们快乐的事物视而不见,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向外界的事物和人上,虽然这些也可能使我们不快乐,世界的状况并不总是那麽乐观,你支持的球队会输,人也并不都那麽美好,可相比对自我的关注,不开心的程度要轻得多。沉湎自我会使我们的活力丧失,而对外界事物有着持久的兴趣却可以使我们感到自己的力量。对于喜欢体育的朋友,如果今晚有个感兴趣的比赛,那麽一整天都像过节一样,而对此没有兴趣的人,相比之下就少了一份快乐。
要对外界事物感兴趣不能勉强,而应该是一种真正的兴趣。当你的触角从自我内心向外延伸,只是偶尔对自我反省,那麽你就总会发现一些令你感兴趣的事,我们对某事不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对它了解的太少,例如对法学一无所知的人,对诸如证据的规则只会感到枯燥乏味。当然,了解的多了也不一定会有兴趣,但深入的了解确实是获得兴趣的基本途径。
自我分析是没有答案的,因为你总会发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分析还好,一分析问题一大堆,更何况佛家还提出“无我”的境界。而事实一再证明,对外部世界的合理态度,反倒使我们的心理问题减少许多(我以后还会写这个问题),你因某个心理问题去咨询心理医生,医生多数时候的策略不会是叫你继续分析自己,而是叫你换一种方式看世界,以合理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别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