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起来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非暴力沟通主旨在于,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虽然称非暴力沟通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作者非暴力沟通将其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最后具体的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在进行这四个步骤时,我们首先应当意识到,什么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即道德批判、回避责任、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其次是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具体的步骤中又应该关注如下:
第一、观察。区别观察与评论
我想到的——《我家那闺女》最近看袁姗姗在节目里“表现”出家里乱糟糟的状态,但是别人没有资格评判,她独自生活自己舒服就好,又没有影响到别人。在我的认知里,如果宿舍有些人并不能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但自己能很舒服,又没有影响到他人,就是可以接受的状态。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我想到的——人们经常使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我想到的——世界在不断改变,每一代人都应该更新自己的世界观,来接受社会的发展,尽管很多东西你看起来是落后的。比如过年在饭局里我总问00后你们平时都是耍qq的吗?不要认为“一代不如一代”。
二、感受——体会与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应当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的想法。
我想到的——
我们为什么要感受自己——学会拒绝。抖音上那个被吴亦凡回应的北大毕业生李雪琴火了,都在传她的文章,她说自己有抑郁症,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不久之前我也是一个不能拒绝他人的人,一个活得很累的人。
非暴力沟通也有利于写作,帮助你区别感受和想法。
另外,本文作者提出的场景都比较老旧,现在的实际应用与当时的场景,还是存在差别。现在,更多的下级员工会明确地向上级提出需求,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需要
感受到根源在于自身。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同时:亲密关系的三个阶段
1. 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委屈自己迎合别人
2. 开始为自己的需求说话,学着尊重别人的感受
3. 表达自己,尊重他人
四、如何做出请求
请求越具体越好,并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请求他人给我们反馈,明确对方是否听懂,以及让沟通者自己说出想法。
区别请求和命令 。
我想到的——当我意识到我的话只是为了抱怨时,我会试着忍住它。
并把不高兴变成具体的诉求,比如进我房间之前先敲门。也要相信规则感是需要建立的。
五、倾听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在我们的文化中,直接谈论一个人的感受是很少见的。重要的是,我已经不再把他的话看作是对我的攻击,而注意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这使我们的关系日益好转。”
我想到的——中国人的含蓄一定程度上影响里亲子关系。
在我们说话时,更多地用到这样的句式——“你好像有些失落,你希望得到欣赏和肯定? ”
最后,希望在过年中带着“反直觉”去说话,不断感知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