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水寒
除了IQ高以外,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七情六欲,即人是有感情和欲望的。除此以外,人作为天地间的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并无任何本质区别。人生短短几十年,不知是否每个人自懂事后都曾问过自己,这辈子想要怎样活。不管如何选择,其实都是为了获得一种内心感受,一种让自己内心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越强烈越好,越持久越好,最好能持续到自己离开人世的一天。这种感受就是幸福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幸福。幸福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受到,它是一种心理感觉。芸芸众生穷极一生追求的正是这幸福感。
Part 1 幸福感究竟是什么
幸福感由何而来?它是通过对欲望的满足来获取。何为欲望?欲望是人试图通过某事得到某种想要的东西的心理感觉。换句话说,是人们想要实现某种预期目标的心理感受,而满足个人欲望的过程就是个人所处现实位置和其预期目标之间形成的相对落差逐渐缩减直至两者相遇的过程,这种过程将给人带来心理愉悦感。完整地诠释,幸福则是个人所处现实和其预期目标之间形成的相对落差在逐渐缩减直至两者相遇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次性或持续性的心理愉悦感。
譬如,有人终日未食,肚子空空如也,来到街边小馆叫了两笼鲜肉大包,包子刚呈上,他就狼吞虎咽起来,一笼包子下肚,胃渐渐鼓起,这个过程让他非常满足,这是食欲的满足带来的幸福感。接着,他瞅着第二笼包子,感觉吃不下了,但不吃又浪费,只好继续拿起包子往嘴里送,此刻包子已经不再美味,甚至还有点让人作呕,这是为何?因为吃饱作为一个预期目标已经达到,从饥饿到饱腹的相对过程已经完成,以饱的状态作为现实位置无法再沿着这条线设定进一步预期目标,那自然就没有形成相对落差,也就不会出现落差缩减甚至消失的过程,幸福感就无从产生。但若我们转换预期目标,将其设定为打包带走下顿再吃,则实现这一目标则可以带来又一个满足感。
Part 2 幸福感可以量化且条条大路通罗马
幸福感可强可弱,因此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叫幸福感指数,峰值100。从古至今,人人都在追求幸福感的最大化,即达到峰值,但不同的人达到相同或近似值的幸福感指数历经的过程却大相径庭。试想一个出身在工薪阶层的孩子和生长在福布斯财富排名百强家庭的孩子哪个更幸福?
答案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还可能两者同样幸福。原因是幸福感产生于个人现实所处之位置与其预期目标之间的相对落差,关键就在于这相对性,而无关其现实所处位置之绝对水平以及预期目标所设之绝对水平。
比如,一个中学毕业从农村来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在家乡买了房子,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对他来说,人活一辈子不就图这些吗?他感到非常幸福。
而另一个年轻人,出生在一线城市,父母靠拆迁拥有七八套房子,本来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工作稳定体面,潜在女朋友常有而固定女朋友不常有,但是他自己感觉不到明显的幸福感,问他怎样才觉得幸福,他说我要创业融资上市,身价起码达到数十亿才能感到非常幸福,这样的答案算是目标明确了。他还可能这样回答:我不觉得幸福,不知道怎样才会幸福。这样的人是否可悲?而这就是当下大多数人实实在在的现实。
还有那些汶川地震过后,被压在废墟中的人们,他们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逐渐丧失了生的希望,可就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被救了出来,对劫后重生的他们而言,生命余下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Part 3 如何获得幸福感
既然获得相同或近似值幸福感指数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获得或者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呢?根据幸福感的定义,方法有二。
一是努力达到我们设定的预期目标,这也是大众的自然选择,当一个人努力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得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他会感到幸福。
二是减少自身对各种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欲望,缩短现实和预期目标之间的起始相对落差。距离短了,到达终点的难度自然不就低了吗?我们可从两方面来理解减少欲望的含义:1、消除不必要的欲望。内心不要有过多纷繁复杂的东西,欲望过多会使人为了要满足它而形神俱损,惶惶不可终日。2、降低对某种欲望的强烈度。当预期目标越容易实现,那就越容易获得幸福感。
就像人们普遍都有追逐财富的欲望,如果他的目标是1000万,那可能会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顶着巨大压力拼命工作,以至郁郁寡欢,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但他真的需要1000万吗?当尝试把目标定为100万时,达到目标的难度就大大降低,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工作,实现目标时就会感到幸福快乐,后续的盈利就是锦上添花,此时心态轻松安逸,幸福感指数自然飙升。反之,当他银行卡里数字变成六个零,他的欲望仍得不到满足,还想继续追求七八个零甚至更多,对财富过度的追求将会无谓地劳心伤神,透支生命,甚至有些人在满足自己过度欲望的过程中不幸夭折,早早地离开人世。
再比如,一个身高170,体重200斤的小胖墩,决心减肥,目标120斤。80斤的鸿沟让现实和预期相遇的过程变得遥遥无期,因此他长期处在抑郁的状态之中,高兴不起来,坚持锻炼对他来说总是那么难。如果他从心里觉得自己的体重减到150斤就不错了,那30斤的差距实现起来就没那么遥不可及,努力的过程也变得更能坚持更有动力,尤其在完成目标的那一刻他将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也就是我们说的幸福感。因此,从心底真正降低自身欲望的程度也能使我们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Part 4 如何让幸福感持续
上面分析了如何获得幸福感,可一旦实现了预期目标,产生了相应的幸福感,随着相对落差的消失,带来的幸福感也会很快消失。我们该如何持续性地获得幸福感?可能有人会说那就紧接着设定下一个目标,这样周而复始,让自己永远都在缩减相对落差的路上。套用一句乔布斯的话,“Keeplooking, don’t settle”。这样究竟对不对?
如果不断追求下一个目标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缩减相对落差的过程不产生任何其他成本的话,我也非常同意这样去做。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不断追求一个又一个预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承担着付出越来越大机会成本的风险——丧失生活情趣,心理压力过大,亚健康,慢性病,甚至猝死。同时由于某些目标的不断提高对我们的边际效用递减,比如100万对你意义重大,1000万对你意义还是很大,但1亿对你的意义就没那么大,10亿就只是躺在银行卡里的数字了。因此对目标的持续追求所带来的风险收益比/性价比可能越来越低,往往到头来得不偿失。
就像小沈阳在《不差钱》里说的那样:“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我要说的是,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还没开始花呢。那我们该如何让幸福感一直延续下去呢?请在有生之年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身体健康。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去体会和感受种种经历带来的幸福感。身体不适就会造成消沉烦躁,丧失热爱生活的能力,这对我们提高幸福感指数来讲是严重的回撤,就像股票投资一样,避免不该有的回撤就是在增加幸福感。
2、形成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价值观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自我认知,它指导人们辨别是非,做出判断和选择。正面积极的价值观也是相对的,相对于我们所处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而言,不同时期正面积极的内涵可能并不相同。正面积极意味着你所设定的预期目标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容易得到他人的肯定,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会让人坦然,全身心投入,不会有内疚不安自责等负面情绪的产生,而负面情绪都是减低我们幸福感指数的因素。
3、避免纵欲。欲望主要指食欲,性欲,利欲,名欲,权力欲,不甘人后的攀比欲,这些都是贪欲。俗话说,欲壑难填。人们为了满足这些贪欲,推杯换盏,胡吃海喝,勾心斗角,劳心伤神。早已不顾自己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也早已不去思考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宝贵的生命都浪费在无谓的追逐上,一辈子浑浑噩噩地过去。这样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自以为的幸福,却从未真正感到过高质量的幸福。为了追求并非必要的且效用递减的目标而付出惨重不可逆的的代价,即使一次次短暂地满足了欲望,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整体幸福感指数还是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倒退,这真是一桩不划算的买卖。因此,我们要避免纵欲无度,深刻去体会过犹不及的道理。
4、拥有平和心态。在人们追求预期目标的过程中,有些会如愿,有些却事与愿违,这时候人往往会产生挫败感,从而明显降低幸福感指数。拥有平和心态,得失从容,不过于执着,同时以无为之心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就会降低身心受损的概率和程度,让自己获得更宝贵的东西,比如健康长寿,有价值的时间,爱情,亲情,友情。
5、降低预期。最终使预期目标低于现实位置。这一点听起来有点奇怪,怎么会给自己设定的预期目标比现实位置还要低呢?人不都应该往高处走吗?或许换句类似的话讲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就是知足常乐。怎么才能做到知足呢?自己想要的总是比拥有的多,肯定无法知足。想要的刚好等于拥有的,是不是知足呢?算是,但是这样的知足能让你感到快乐吗?也许,但是可能不常有,也可能不会有多快乐。那自己想要的比拥有的还要少,是不是知足呢?当然是,这样的知足能不能让自己时常感到快乐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一个人从心里真正感觉到自己拥有的大大超出自己需要的时候,岂不就像张大民一样,任现实风吹雨打,自个儿成天没事儿偷着乐!
然而,这种状态绝大部分人是无法真正达到的,我认为只有两种人可以达到:一种是几乎没开窍的,安于最简单的生活,给什么是什么,没有多余心思,活得够简单,怎么活都是赚的;另一种是完全开窍的,也就是圣人,看透一切事物本质,化繁为简,去欲保真,清静无为。圣人不仅是寡欲,而且是无欲,既然无欲,自然预期目标远低于现实位置,自然不会被身外之物牵动心神。因此,这种状态或许应该是我们尽量不断去靠近的目标。如果把这也看作是一个预期目标的话,缩减甚至消除其与现实位置之间的相对落差的过程就是获得持续幸福感的终极源泉之所在。而现实和预期目标两者相遇的时候也就是无限接近圣人般无欲无求状态的时候。我时常会想,漫漫历史长河,人类到底在追求什么?远古时代,古代,近代和现代人们的总体幸福感指数有提高或者有显著提高吗?老庄崇尚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究竟为何,又该如何应用到当下?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到底又在哪里?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活在当下这个浮华世界,虽做不到无欲无求但也不应纵欲无度。人生短短数十载,何为目的何为手段值得我们去深思。切莫攀比,追求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吧。愿大家:
以聊胜于无之心,随性入世,积极争取,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以无为不争之心,修身养性,清心寡欲,淡然平和,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