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心门原创的第16篇文章
低年级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他的心理认知发展阶段、对场合的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与成年人不同。在遇到问题时,孩子往往凭个人喜好行事,而不会先征求家长或者教师的意见。这也是家长们最苦恼的一点。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是要把孩子批评一顿,还是耐下性子,让孩子模仿别人去做。
要想让孩子学会区分场合,不要遇到事情马上冲上去帮忙,家长需要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孩子的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孩子不分场合热心帮忙的原因有以下3种。
1.孩子渴望外界的赞美
很多家长不懂得赞美的重要性,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不会及时夸赞,而是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孩子应该做的。其实孩子是喜欢赞美的,他们非常喜欢被赞美后骄傲和开心的感觉。而每当孩子帮助别人后,他都会得到别人的夸奖。这种“谢谢你”,“你真棒”,“你真好”的正面表扬,能让孩子开心很多天。所以孩子在遇到其他事情的时候,会不看场合的冲上去帮忙。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在孩子做对题目、正确的帮家人做家务、学会照顾其他小朋友时,积极的给予赞美,可以夸奖孩子做得好,比之前做的更细致,学会了新的知识等等。通过对孩子的不断称赞,塑造更优秀的孩子的同时,也能减少孩子对赞美的渴望。
2.孩子缺乏相关的知识
很多家长羡慕的乖孩子,背后都有孩子教师和家长的辛勤教导。对不同场合的判断力,以及正确的助人为乐的方法,是生活常识之一,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及时教导,才能帮助孩子掌握此类知识。如果家长平时没有给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传身教,用身边生动的例子去给孩子做示范。例如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晕倒时,先要保护好自己,再拨打急救车电话,不要先冲上去。在看电视剧、消防节目、法制节目时,都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表现,与孩子探讨正确的解决方案等,在孩子和家长轻松互动中,帮助孩子学会区分场合,训练正确的助人方法。
3.孩子缺少练习的渠道
从心理上弥补孩子对赞美的需求之外,很多家长也反应教育孩子这类生活常识时,孩子容易左耳进,右耳出。有一些明明在家已经演练过的问题,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孩子还是想也不想,直接冲上去。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家长们可以与小学心理老师、小学教师们一起合作,举行提升孩子判断力和分辨能力的各类活动,给孩子提供练习的渠道,以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记忆。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用歌舞剧、小品、相声等表演的方式,帮助孩子练习类似的场景。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减少对枯燥说教的抵触情绪,还能在游戏中加深孩子的记忆力,逐步养成孩子在助人之前先判断场合的习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在培养孩子判断力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要足够多的耐心、恒心、细心,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要及时的赞美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让孩子经常体会到家人对他的爱和关怀,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增加相关经验,提高孩子的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协助孩子领悟正确的助人为乐的方法。
今日话题:
你希望我下一篇写什么内容呢?
下次更新《吓唬教育:后患无穷的教育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