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自己写设计方面的文章已经断断续续四个多月了。
刚开始写的时候,自己有很多东西想写,差不多每天都能写很多内容。可是,到了现在,自己每天却不知道想写些什么,也做了许多方面的尝试,比如读书笔记、设计界面的思路分析,APP的推荐等等。
这些尝试好像慢慢偏离了自己当初写这个专题的目的。当初的目的,是想记录自己在设计道路上成长的过程,而现在的一些内容,跟这个目的好像没什么关系了。
这个应该也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吧,跟作家的瓶颈期有些类似吧。可以从结果上倒推原因,没有输出的东西,应该是没有足够的输入导致的。
就像一个水管,如果没有水源,那么从水龙头里出来水,这个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点对于知识的吸收和输出也是一样的,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要想每天都能有很多内容输出,也是不现实的。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些信息大部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比如,很多设计师的百度云盘里有着大量的设计素材,但是也只是收藏而已,真正见光的并没有多少。
大部分人只是在享受着碎片化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我在努力学习”的自我满足感,就好像买了很多本书,还未翻看就已经有“我已经进步了”的快感。
要想把搜索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中间还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你还记的你今天早上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到的碎片化知识的内容是什么吗?能用自己的话讲个其他人听,或者写下来吗?
我想大部分人根本不记得自己到底看过了什么,只记得自己“学习过知识”。
当然,对于大部分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工作日很难有大片大片的时间来进行完整系统的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不失为一种方式。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途径,我不敢说哪种方式是最好的,但是不论是哪种方式,获取到知识,跟把知识加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面说到了,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反过来利用一下,即用输出的方式“强迫”自己进行输入。
这个“强迫”,实际上就是给自己想输出的内容定一个目标和规划,如果想要做相关内容的输出,自己要了解和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这个跟设计上的一个观点很像,设计是不是只是依靠灵感?
很多人认为设计只要等待着灵感的诞生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真的只靠灵感,那么deadline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而且根本不能满足商业化设计的需求。设计上,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要经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么说来,自己一开始写的东西,纯粹是靠“灵感”的方式驱动的,这些“灵感”的一部分来源于自己以往的经验,一部分来源于自己当天阅读的设计文章。然而,这种靠天吃饭的方法,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没有明确的目的,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迷茫了。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写东西的这三个月,基本上把自己一年多的老底全写完了......
而现在想尝试的方法,就是用输出,也就是目标来驱动自己进行相关内容的输入。找到自己接下来想学习的方向,想一想自己想写什么方面的内容,然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这样的步骤,会驱动着自己每天有目的的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而且,每天的写作,能帮自己简单梳理自己白天学习到的知识,写其实也是向别人说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完成了知识消化的步骤,能够让自己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学到的知识。
总结一下:
- 没有新输入,哪来新输出
- 输出不能只靠以往经验和灵感
- 用想输出的内容驱动自己去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