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践行阅读的书是《关键期关键帮助》,发现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很重要。我们带孩子过程中的生气、抱怨都来自对孩子生长发展的认知不够,对孩子的行为总是用成人的思维去判断对错,而忽略了去了解与认知孩子的世界,当我们能尝试着去了解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的身体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会多了份理解与包容,生气自然就不会有了。
上个月在北京听喜哥说起了静班班的女儿菲菲穿了两只不同的鞋子,当时静班班的评价是:“在菲菲看来,这样穿才是最漂亮的,我们不需要去指责她的对错”,开始只是想静班班脾气真好,很会教孩子。后来再细想,静班班她是理解并接纳了孩子,在孩子的立场去接受孩子的行为。
想到这些,除了让我反思了对孩子的教育与沟通,我还想到了平时和父母的沟通,很多时候父母唠叨的关心往往换来的是我们的不耐烦和嫌弃,当时自己对父母的伤害浑然不知,只贪了一时的口头之快对着父母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根本没有去理解父母的行为。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对父母感同身受,这也让我想起了父亲曾说的一句话:“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明白了。”
想到这些,这才发现,以前自己曾认为自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别人的行为总是能表示理解并还想办法提供帮助。现在看来,自己很多时候只是接受了这种行为,但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由此也联想到同理心的概念,就查了相关的文章,又有了新的发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