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24
熙涓叙语
咨询师的技术与哲学观——整合与发展
根本的技术与哲学观
学咨询,做咨询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人们刚开始上课,看书时很迫切的想学技术,并希望能马上用到咨询过程中。但随着咨询理念和技术的累积以及实操中的运作,越来越多的咨询师会逐步的去问自己:
我到底在做什么?我最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态度是什么?我做咨询的意义在哪里?我想成为怎样的咨询师?当我老年时,回顾自己年轻时做的咨询,如何才会令自己满意而没有遗憾?
这些问话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咨询师必须扪心自问的问题,必须超越平日师长所教。在做了不同个案工作之后,回过头来检视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相信的是什么,坚持的是什么,努力的是什么,卡住的又是什么。灵活的去整理自己在咨询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态度,精神信念,这种整理会是非常有趣,丰富的过程。在第八章的其中一个主题,自我督导:录音录像逐字稿会再多谈一些。重点是理解到到底如何把信念,精神态度落实到自己的咨询对话中,这也是需要时间与磨练的。在我多年做督导的过程中。以叙事治疗和后现代的思维为基础,不同的督导用的理论与思路可能不同,但咨询师的实践与其内在信念理论协调一致,仍是不同学派理论努力的目标。许多的咨询师向我倾诉,觉得在做咨询师似乎与自己原本的期待有落差,做的咨询不能真正反映咨询是内在的渴望。例如,虽然愿意相信个案中的父亲是有力量照顾自己孩子的,但在实际咨询过程中免不了不满意父亲的角色表达与付出,仍想多多改变这位父亲。可是要父亲改变和咨询师原本对父亲力量的相信是不温和的类似,这样的不一致也让许多咨询师感到矛盾与纠结。他们实际的咨询对话和内在的信念是冲突的。因此,督导必须陪伴咨询师去看到父亲的力量在哪里,邀请咨询师从父亲的点点滴滴里探访隐藏的努力付出与力量。当父亲的力量被看到时,就印证了咨询师内在相信父亲是有力量的。咨询师内在的信念,在父亲的故事被证实后才能落实下来,咨询师的信念,精神,态度,必须要有父亲的联结才能存活下来。否则,这些只是空中楼阁,无法与个案的故事相整合。
党咨询师能持续不断通过个案工作的实践落实与反思,理清与联结,内在对个案的信念,思维,精神,态度时,他做咨询的思维和哲学观念就可以有所整合,总结出自己的核心想法和体悟,这时咨询就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了。这是做咨询的一种精神财富,也是咨询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所以,咨询师陪伴自己去整理属于自己的哲学观,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努力的事情。这种整理不会在一开始学咨询就能达到他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冲击,激荡才能开花结果。当然,咨询师自己的哲学观势必也融合了学习多年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