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我们用大量的案例,说明内疚感已经成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女性的普遍感受。只有摆脱基于这种内疚感之上的精神内耗,我们才能找回久违的幸福和快乐。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瓦洛莉提供的工具,如何通过PEEL流程来确定内疚触发点,完成内疚剥离过程。
一、标记出你的内疚清单
认知行为学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情绪、行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内疚的情绪往往来自于特定的思维模式,之后又会引发不理智的行为。所以要摆脱内疚感,我们先要留意与之相关的思维模式。瓦洛莉总结出以下五大类。
第一种思维模式就是“我做错事了!”需要说明的是,“错误”这一理念是由个人价值观决定的。我们视为“错误”的东西,对于持相反价值观的人来说就是正确的。同理,他人视为错误的东西,在我们眼中可能是正确的。所以在指责前,我们先要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第二种思维模式就是“我认为我对某人造成了伤害!”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因而产生内疚感,但很多时候这并非事实。我们以为自己做错了,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或麻烦,但很有可能我们并没有做错,或者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并没想象的那么严重。
第三种思维模式就是“我做的还不够!”当面对生病的亲人、叛逆的孩子或倒霉的同事,或者在负责的工作进入瓶颈阶段时,我们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但问题是,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的不够好,而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标准太高了。
第四种思维模式是“我拥有的比别人多!”有些人看到自己诸事顺遂,而身边有人却遭受痛苦折磨,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么多的幸运,甚至认为自己享受的福气建立在了别人的不幸之上。这时我们就会想补偿对方,甚至会过度补偿。
最后一种思维模式是“尽管我没做,但我曾经想过要做!”我们曾想过要一个自己不该要的东西,做一件违背价值观的事情。尽管后来没有作,但仅仅这种想法也会让我们感到内疚。同样,如果我们想做件好事,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也会产生亏欠心理。
以上五种思维模式,需要我们时刻留意。一旦意识到它们正在发生,我们就要及时“标注”自己的情绪,在情绪和回应行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空间。为此瓦洛莉建议我们列一个“内疚清单”,分析哪些情境会触发我们的内疚感。这个清单不要太多,每次关注两三条即可。
当清单中的情境出现时,我们就要提醒大脑,及时切断下意识反应的神经通路,让理智而非情绪来作出决策。现在回到上一讲的那个场景,当瓦洛莉听到儿子问:“今天我能在餐桌上吃麦片吗?”时,她应该在下意识点头同意前停下来,并贴上情绪标签“这是内疚感在作怪!”
当意识到是内疚情绪作怪时,显然她就不会再受到内疚感的操纵,无意识无原则地表示同意。相反此时她会意识到由此造成的糟糕后果,让理智来主导决策,并温柔而坚定地表示拒绝。要知道我们的情绪可以是下意识的,但做出回应应该是理智思考的结果。
二、找到真正的内疚触发点
但是,内疚感触发点就像冰山一样,隐藏在海平面之下,需要进行层层分析后才能找到。作为生活教练,瓦洛莉经常采用PEEL“剥离流程”,帮来访者找到真正的内疚触发点,并予以剥离。接下来我们以莫妮卡的故事为例,来解释其具体做法。
剥离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精确定位你的内疚触发点”。莫妮卡有两个女儿,老大贾娜20岁,已经上大学了,老二还没到青春期。莫妮卡认为自己对大女儿照顾得远远不够,以至于孩子没有走上正轨。她自责地说“作为妈妈,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
莫妮卡的内疚触发点形成于她的少年时代。老大贾娜出生时,莫妮卡才17岁,还在上高中。孩子的父亲是莫妮卡做兼职时的老板,不愿承担抚养责任。好强的莫妮卡决定独自抚养贾娜,同时她没有放弃学业,还要兼职赚学费。所以在贾娜年幼时,她根本无法全身心陪伴女儿。
莫妮卡认为,正是因为自己早年没有尽到妈妈的职责,导致女儿至今没能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成绩也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而且没有理财意识,把太多的钱花在看电影和在外面吃饭上。
莫妮卡的抱怨中包含了三个层次:触发点、想法和内疚反应。其中触发点是让她感到内疚的情境;而想法则是她对触发点的看法,可以被归类到前面提到的五种内疚思维模式。反应则是她为了减轻内疚而采取的行动。瓦洛莉习惯于用这个模型来分析受访者的心理动向。
莫妮卡的内疚触发点是“女儿贾娜没有达成自己的期望。”她的内疚想法是:“我年轻时的错误选择害了大女儿,我不该在18岁时生下她,我不该让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我本应该多陪伴她。她的童年太不幸了,这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教育好,让她现在没有成功!”
请注意,在五个内疚思维模式中,莫妮卡同时出现了四种:我做错了事;我造成了伤害;我做得不够好;最后一个是“我拥有的比别人多!”的变种,我让小女儿拥有的比大女儿多,因此我对大女儿有亏欠。
在这样的想法影响下,莫妮卡开始担心贾娜会因此失去成功的机会,以后会生活得不幸福。因此她整日忧心忡忡。她还无视贾娜自己的想法,给她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推着女儿去完成。她把太多的关注放在贾娜身上,想把以前的忽视给弥补回来。
但问题是,这些并不是贾娜想要的,所以母女两人之间的关系很紧张。而且瓦洛莉通过观察发现,贾娜并没有莫妮卡想象的那么糟,而且她现在的表现和母亲早年的教育也没有直接关系。总而言之,莫妮卡并不是位失败的母亲。她的自责和焦虑一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在瓦洛莉的追问下,莫妮卡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原来她母亲也是在18岁时生下了她,对她也并不负责。在青少年时代,她曾切身体验过人生的艰难甚至凌辱。所以在生下大女儿后,她生怕家族的不幸命运会在贾娜身上上演。出于这种担心,她才对女儿提出更高的要求。
瓦洛莉的追问,让剥离流程进展到了第二步,那就是“审视你的想法”。她推动莫妮卡通过审视那些想法,找到了埋藏于内疚之下的恐惧。对莫妮卡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情绪动荡,同时也是真正强大起来的时刻。因为她找到了真正的触发点,这之后才能解脱内疚,获得自由。
三、看清真相,走向疗愈
接着瓦洛莉把剥离流程推进到了第三个阶段,“把虚假的想法换成真实的想法”。她追问莫妮卡:“你觉得贾娜现在的生活和你20岁时相比,有多少相似点呢?”莫妮卡停顿了好一会儿,轻轻笑了起来:“没有相似之处。她没有未婚生子,也不曾经历我当年的那些烦恼。”
瓦洛莉又说:“现在请你把贾娜想成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正在上大学,成绩有很多是B,有固定的一份兼职,但还不知道以后作什么。你觉得这个孩子以后会出问题吗?”莫妮卡摇摇头:“不会,她不吸毒,也不暴力,走在正确的生活轨道上。显然我以前对她的要求太高了!”
瓦洛莉笑着说:“所以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地方。你说贾娜并不出色,作为母亲你很失败。现在你还这样认为吗?你能换一种新的描述,来代替这个想法吗?”
莫妮卡也轻松地笑了起来:“当然不会了。”稍微思考了一下,她补充道:“贾娜很优秀,我也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之前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了,接下来我要更现实一点。”
就这样,莫妮卡去除了那些虚假的想法,看清了事情的真相。此时她面临着“剥离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那就是“列出你的证据”。她要分析下一步要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支撑这些新的、真实的想法。
于是瓦洛莉追问道:“那么接下来你会保持怎样的期望呢?”莫妮卡停顿了很久,最后说道:“在学习方面,她很专注,也很努力。我觉得B就可以了,以后不会苛求她一定得A。在生活方面,我不能要求她20岁就能想明白自己的一生,但我希望她去思考,毕业后要作什么。”
通过这次诊疗,莫妮卡决定不再对女儿指手画脚,而是允许她自己去试错、成长。她放过了贾娜,也放过了自己。对自己早年间养育贾娜时留下的那些遗憾,她选择了原谅。原谅让她释放出愤怒、无助、绝望、恐惧等种种有害情绪,让她的爱不再扭曲。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内疚感“剥离流程”,即精确定位内疚触发点,审视那些导致内疚感的想法,把虚假的想法替换为真实的想法,并列举证据和行动方案予以支持。定位Positioning,审视Examine,替换Exchange,列举List,合在一起就是PEEL,即层层剥落之意。
讲到这里,这一讲就结束了。我们讲到了如何列出内疚清单,以防我们被内疚情绪绑架。接着我们讲述如何通过四个步骤的剥离流程来摆脱内疚感。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深度挖掘内疚感的真正成因,下一讲我们就聊聊价值观和期望值是如何让我们心怀愧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