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世道,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人骄傲地宣布“我这人做事就是对事不对人”。言语中包含的价值中立与节操感爆表。说一句“对事不对人”仿佛将自己立马置于道德最高点,有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消除罪孽的神奇功效。
可是这句话给听者带来的感受很不好,至少在我看来是毫无逻辑可言的。在我们的汉语词典里收录了“人事”一词,人事人事,总是先有人然后才有事。如果我们按照“对事不对人”的逻辑来看,他词典里的“人事”应该改成“事人”或者干脆一点叫“事妈”。
我们美丽的祖国中国从传统上来看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土的作用,把土当作是自己的命根。有了土以后,我们就开始在上面造房子,娶妻生子,以土为单位组建着家庭村落和社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稳定生活。在这样的乡土社会里,彼此太熟悉了,假使一个村有10个王大叔我们也不会搞混淆。因为太熟悉,所以每当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都倾向于掂量双方关系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决方法,以免伤了和气。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们中国人的关系网是以自己为中心呈圆圈状向外扩张开去的波纹。越靠近中心的自己人,越是被区别优待。至于圈外的人,统统叫做外人。只要外人出了一点差错,就要大义凛然的喊打喊杀、就地正法。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现代中国。经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口实现了大流动。社会契约的精神开始被推崇,即依法行事,就事论事。社会契约的前提是大家互为陌生人,为了防止诈骗侵害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人们选择订立法规保障自己的权益。但是现代的中国真的是契约社会吗?我看未必然。看似陌生的两人之间却依然被老乡、亲戚、同学等一系列关系网连接。关系网内部还是原来的乡土社会,一切事情需要讲交情,但是关系网A与关系网B的关系就类似于陌生人A与陌生人B。这时候大家就开始坐而论道,大谈特谈契约精神。然而关系网A和关系网B他们之间互相认知的本质是外人B与外人A。通常在现代社会的中国,说“我对事不对人”的那群人,对他们来说我们是外人。本质上“我对事不对人”是对我们乡土式的针对,却摇身一变成了吹捧他们是拥有契约精神的造谣金句。这种当婊子还想立牌坊的做法就是他们令人恶心的关键。
人生在世,就得遭遇各种奇葩。面对“我对事不对人”这群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看过PAPI酱的《春节如何怼亲戚》吗?直击真相直戳对方痛处,会完美的扳回一局。可是已经实验过的小伙伴告诉我们效果不好,家里气氛很尴尬。究其原因是家里人始终是自己人,我们不能用外人的方式对待之。但是当我们遭遇“我对事不对人”这种外人时,就应该火力全开!让贱人得到贱人的待遇。
今后如果有人对你说“我对事不对人”,而你又明明感觉到他在针对你。请优雅的转发一篇文章给他,此文名唤《别再对爷说“我对事不对人”》。
(乐于点赞的小伙伴运气都不会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