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跟着永澄老师,还有同侪伙伴们设计了一年读200本书的“梦想”。
一年200本,对去年的自己来说就是梦想,这个梦想又大又远。现在可以重新定义:梦想太大,还是目标接地气。
2017年到头也算是读了50多本的书,月均4本。与以前的自己来比,也算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却从来没有想过200本和50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
直到马拉松训练,才突然懂了量级的差异。
当自己只能跑三五公里的时候,觉得自己在田径场每天跑个三圈两圈都是牛逼的,但是当自己可以跑10公里,15公里,甚至20公里的时候,感觉到跑完周长400米的田径场,就跟以前散步一样轻松。
是啊,读书也是一样。以前我可以一周读一本书,现在一天可以一本了,而且是更加高效和高质量的阅读,在做到之前,哪里会想到会这么爽呢?
缘起于:今年三月份参加了猫叔的清单主题营,完成了一天一本书的主题训练营,十天主题营最大的成功在于可以阅读时时刻提醒自己抓住重点。
现在可以做到一周至少三本书。无论是听书还是直接阅读,书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每次阅读完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没有输出的输入都是耍流氓。
以前读书得找个安静地方,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再读书,细数下来营造氛围比真正阅读花的时间还长。
以前读书是读完后回想,安慰自己那些精华都“融”在思想深处了,现在读的过程中就可以记录并书写感悟。
以前读书像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饿了再吃困了再睡,现在读书也就是喝水,不管渴不渴,知道需要,想起来就喝点。
仔细算一笔账,200本其实还远未达到。
2018年到现在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年度1/4的时间里,阅读了25本书,其中15本,是三月份一月的量。
按目前的计划每周三本清单体,一月一本非虚构性书籍,一月下来13本✖8=104➕25=129,离200本还是有差距,但跟50本相比,已然不是一个维度了,而且,说不定越到后面,复利效应更显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