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是宇宙的法则,也是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
唯物主义哲学观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在不断地生灭胀缩,大地轮回着沧海桑田,新的物种出现,旧的物种退台……万事万物在时间的洪流中从未停止过运动。变,是宇宙的原则。细细回想一下你过去的日子,你会在你的人生曲线里看见,改变发生在每时每刻。人就是在一次一次蜕变中成长起来的,这种蜕变既有潜移默化的成分,也有人为规划的影响,每次蜕变,都是在顺应生命的呼唤,让生命不断成长。
二、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
著名诗人卡里·纪伯伦在《沙与沫》(又名《我的心曾悲伤七次》)一书中写到:“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它杞人忧天,无病呻吟;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第五次, 她因为软弱而忍让,却声称为自己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 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在纪伯伦的笔下,四季流转,云朵变幻,生命的解答也蕴藏其中。
三、莫等“穷”时方“思变”
有个成语叫“临渴掘井”。意思是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很多人抱着“临阵磨枪”、“穷极思辨”的词就不撒手,以为自己能在悬崖边来个急速大转弯,可是这么做只有三种结果,要么被吓傻,一动也动不了,要么极速漂移而后下落,要么以超高车技掉头准备往回跑,结果发现身后有群狼正在用凶恶的眼神看着你。
从“蜕变”的角度来讲,这种行为也应受到贬斥。不要忽视环境和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等你走到了尽头再想改变,为时已晚。惯性思维会阻碍你的行动,让你难以逃离自我的舒适区,而后只能在坏结果来临时把难过和自责的情绪灌输进心里,反反复复,难以自拔。
因此别做温水里的青蛙,应该勇于突破自我。莫等“穷”时方思“变”,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时候就要马上行动,而不是等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以后追悔莫及。
四、 你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
请阅读以下句子,并回答“是”或“否”。Q1:你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很少有东西能够真正改变你。Q2:不管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都能够在本质上改变自己。Q3:你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做事,但是构成你的核心部分依然不会被改变。Q4:你总是能改变那些构成你最基础本质的方面。 如果你在Q1和Q3后面回答了“是”,那么你是具备“定型心态”的人;如果你对Q2和Q4的回答是“是”,那么你是一个具备“成长心态”的人。
具备定型心态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主宰,是绝对正确的,他们避免接受任何挑战,在失败时,会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把自己定位成失败者,还会把负面反馈当作是一种威胁,好像每个人都在说他自己比你强一样。
具备成长心态的人,始终相信能力是锻炼而来的,只要努力,我们就能让自己在阅读、写作、管理、沟通等方面表现得更好。尽管有失败的风险,这种人也愿意接受挑战。
你是个什么类型的人呢?如果是前者,就要问问自己,不愿意接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你想实现所有的潜能,那你就需要是一个成长心态的人。
五、“我”可以“变”吗?
你有成长心态,可是我你的行为可能会妨碍改变的出现,以至于最后无法坚持。改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发生,并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会遇到一系列巨大的改变——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成长,还包括婚姻、新的住房、新科技以及新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其他的一些事情又令人恼火地难以改变:烟鬼们烟不离手,孩子们越长越胖,你的丈夫从不主动把他的脏衬衫放进洗衣篮……
其实,改变不是变与不变,而是存在难易之分。在我们的大脑中,一直有两个彼此之间独立的系统在运行。首先就是被我们称为情绪化的一面,它能够感知痛苦与压力。其次就是理性化的一面,它也被称为是反思性系统或者自觉性系统。它是你用来考虑、分析并且展望未来的组成部分。
就拿早起这个行为举例,也许你希望在6:00起床、进行一次慢跑、做一顿丰盛的早餐……这是你理性的一面;而感性的一面让我们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仿佛这一刻除了再睡上短短几分钟之外就别无所求了一样。这样,阻碍你蜕变的因素也就显而易见了:感性让你渴望立刻获得满足,蒙蔽了让你看到长远未来的双眼。
因此,为了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就要寻找蜕变的原因和动力来支撑你的改变, 你自己的行动是打开蜕变宝盒的钥匙。假如你能同时做到为自己指引方向、督促自己执行、搞清楚状况这三点,巨大的蜕变可能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