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和“问题”
在解读问题的形成之前,需要弄明白困难和问题两个词。
“困难”是指可以利用系统成员的对立者(即群的第4特性)来解决,通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偏离现象。对于困难的改变,是系统内的改变,是第一序改变。
“问题”是由于对“困难”的不当处理所造成的。从这一个角度来说,问题是困难的更高一个层次。
困难不当处理
困难的不当处理有三方面:
否定问题,在需要处理时没有处理。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是,看似稳定的系统,实则危机四伏,一触即发。因为问题本身会越来越坏,或是改变的方式已成为了新的问题,就如当年的国营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也正是以否定问题的“简化”带来的“可怕”之处。
制造问题,不需要采取行动时采取了行动。这是与否认问题的过度简化相对的另一个极端——乌托邦症候群:无中生有,问题明明无解,却相信有解决之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目标过于理想化,不能实现时,归究于“都是自己的问题”。就如,我想成为一个人完美的人,人人喜欢,当发现自己有不足时,总是想自己不够努力;过度追求过程,不在乎是否到达目的地,造成无害的拖拉;对结果过于理想化,没有实现时,归究于“都是他们的问题”。
在错误的层次上采取了形动。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将成员和种类混淆时,就会出现逻辑的错误,形成悖论。我们所有的改变都在为改变悖论而努力,自然导致问题的持续形成。就如很多父母不但要求孩子好好做作业,还要要求孩子自觉自主地喜欢好好做作业。本来用第一序改变就可改变的“行为”,非要用第二序改变去改变其“态度”。
找到困难形成的原因,那么该去何去处理呢?且看且思且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