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个系列文章,一共有六篇,,本文是第三篇。写这个系列文章的目的,是想通过性本善和性本恶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现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理论,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在教育中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
本文主要是从帝道、王道和霸道的角度,结合商鞅变法的案例,从“道”的角度阐述了教育格局的重要性,粗略了分析了性本善、性本恶教育相互糅合的教育理念,至于具体的教育方式,请各位读者看这个系列的下一篇文章。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融合——性本恶、性本善的融合,但如何融合,就因人而异了。
比如做家务赚钱这件事,老外普遍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修个草坪多少钱、洗个车子多少钱......开个玩笑讲,这也许是资本主义社会,一直以来以金钱为评价体系,所诞生出来的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吧!这就如同我们总是惯用道德教育,来约束我们的孩子一样。
不过,在国内也有很多家长开始仿照这种方式,来教育、引导孩子做家务,比如李玫瑾老师就很赞同这种做法。但是,尹建莉老师,就不同意这种教育方式,她认为这是一种听话教育,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只会成为一个没有自己想法的人,在家里服从父母,在公司服从领导。
可我们知道,人性总是非常的复杂,并不是学会了服从,就不懂得领导别人。比如西点军校非常强调领导力,每年录取的1200名学生中,大约有1/4是过去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或者是全年级的班长(美国高中一个年级是一个大班),但是这些天子骄子,在进入学校的头三年,首先要学的一件事儿,就是服从,自建校以来都是如此,他们认为:不懂得服从的人,不可能懂得领导的艺术。
不过话又要分两头说,孩子的生命正处于自由的伸展阶段,符合本性的发展模式,可能会有无数不同的美好可能,如果这个时候就要将他们约束死,那以后的生长就很难有后劲儿。这就如同一颗树苗,刚刚发出嫩芽,我们怕他长歪了,便给他施加各种限制,结果在没长成之前,可能就凋谢了,也可能出现极端的行为,比如现在每天报道的自杀、杀人、霸凌、甚至是弑母等案件,绝大多数都有类似的人生经历。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是一颗小树苗,那么正确的教育方式,必然是刚开始让其自由发展,待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略加修剪和引导,前面只要施好肥、浇好水,能保证其健康茁壮的成长就好。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个时间段在什么时候,什么年龄之前是允许更加自由的发展,什么年龄阶段就要开始修剪,加以约束了?——当然,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所谓的自由一定是相对的,以此为借口影响到别人,那就是熊家长、熊孩子的行为。
简单来讲,这个时间段大约在6岁,当然每个生命个体差异很大,这只是普遍的情况。
新式教育强调6岁前让孩子自由发展,这也是蒙氏教育倡导的主要观点,在这个阶段,努力去挖掘孩子“内在胚胎”的力量——新式教育以蒙氏教育为代表,认为孩子并不是白纸一张,每个孩子如同一粒种子,本身都蕴藏着内在的发展基因。
蒙氏教育虽然强调6岁前的培养,但是其理论体系一直延伸到12岁,即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但可能是因为这种教育理念与国内的招生体系格格不入,所以6~12岁的蒙氏教育理念在国内很少听到,反而是很多幼儿教育专家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延深到了这个年龄段,因此常常会出现脱离了应试教育谈家庭教育的空洞理念,这对家长很难形成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而这个空白阶段,大致分为以传统教育为代表的李玫瑾一派,以及以新式教育为代表的尹建莉一派,还有我们家长经常打交道的学院派。
其实我们所列的三个派别,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常常是混杂在一起的。有别于最近备受大家关注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处于特别偏左或者特别偏右的状态,而是处于这几派的灰度位置。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大多数家长采用了颇为折中的办法来教育孩子,随大流者颇多。可是我们也清楚的很,我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普通之人,这种方法,其结果必然是,孩子一定如我们绝大多数家长一样,也将会成为极其普通的人。为了让孩子不像自己那样默默无闻,自然就有很多家长采用非常手段以便获得一个非常的孩子。
这时候如果方法不正确,甚至是严重的错误,就难免出现类似吴谢宇这种极端的情况。如何避免这种尴尬的境地,我们就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这个问题。
商鞅当年去找秦孝公,前两次分别和孝公谈了帝道(尧舜禹的治国之道)、王道(周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两种治国策略,秦王觉得商鞅这个人太迂腐,听他聊天直打瞌睡,就不打算给商鞅第三次机会了。商鞅着急啊,毕竟他在卫国得不到重用,秦王可是他飞黄腾达、实现政治夙愿的救命稻草啊!于是又去求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就有了第三次面见秦王的机会,这次商鞅谈的是霸道(春秋五霸之事),这种方法见效快,但弊病就是通过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眼前的利益。
结果大家也很清楚了,商鞅变法在秦孝公活着的时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统一了全国。可惜这种做法太过急功近利,秦不过二世,统一大业仅持续了15年。商鞅当年也预料到这种结果,知道物极必反,二世继位后自己肯定完蛋,所以在自己的封地里,违抗自己制定的法律,悄悄的培养起了一批军队,和前来治罪的秦二世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只是下场比较惨,被车裂了。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改称皇帝,继续执政了12年,在巡游时死于原赵国沙丘离宫。秦二世在赵高、李斯篡改遗诏继位三年后,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二世被赵高所杀,子婴继位三月后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共计十五年。
对比我们现在的教育,同样存在着帝道、王道和霸道的三种理念。
因为我们太注重分数,所以就容易忽略掉孩子更长远的发展(帝道、王道),这也是秦孝公当年所面临的困境,为了抵御入侵、扩大地盘,就要先发展霸道。
正所谓考核体系不变,你让家长该怎么做?
但有些家长确实看到了其中的蹊跷,有些孩子在中学期间是绝对的学霸,但进入大学后,面临来自全国的竞争对手,以前的荣耀开始变得微不足道,处处体现了经受不住失败打击的脆弱,不光失去了学习上的主动性,也好像在完成了父母要求考入名校的任务后,生活和学习便失去了规划,没有了前行的动力。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大富大贵,但他们身上已经表现出了对本科教育的无所事事,本科期间既不努力获取新的知识,也不知道毕业后要去干什么。有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既不找工作也不继续深造,往往是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想着或许出国“深造”,或者继续考研,来逃避现实的无奈。
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我们讲18岁成年,其实大学毕业后23岁,绝大多数孩子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即便是研究生毕业,已经是26岁了,也是恍恍惚惚,不知所以然,直到工作了很久,尝到了很多苦头,才明白了这些很早之前就应该明白的事情。
可是,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们不可能继续陪伴在孩子左右了,所有的事情都要让他们去做决定,能做到这一点,必然是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他们建立起了自己心中的帝道或王道——深谋远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单纯的着眼于当下的得失,有更广阔的人生格局。
这就是我们本文要说的事情,从帝道、王道和霸道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问题。从小建立起帝道、王道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孩子的霸道绵延下去。
教育中,我们绝不能学秦王朝,让孩子的发展终结于秦二世!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持续更文,感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