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游乐场玩了一天,孩子回来就发烧,医生说是被传染了病毒性感冒。发烧两天,一直没有外出玩。今天烧退了,精神也不错,但是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怕再次传染。于是上午去妹妹家转了转。
妹妹有两个女儿,7岁二年级和8岁三年级。中午快吃饭的时候,我儿子看到桌子上有酸奶,嚷着要喝。我妹妹就拿了一瓶给他。两个女儿看到了,也嚷嚷要喝。我妹妹呵斥着不准喝,说马上就可以吃午饭了。两个孩子不依不饶,小女儿干脆就坐在地毯上哭起来了。大女儿生气的说,为什么弟弟可以喝,我们不可以喝?酸奶是爸爸买的,又不是妈妈买的。爸爸在家肯定同意让我们喝的。
吵吵嚷嚷了10分钟,我妹妹还是从冰箱里拿了酸奶给他们。
我问妹妹,既然最后还是给了酸奶,为什么一开始不给,非得要他们哭哭闹闹才能给呢?我妹妹说,小孩子,哪能要什么给什么,这样惯着,长大了不还得上天啊。
我想起了心理学里一个著名的实验: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也曾经做过这样的测试,来试试每个孩子的自控力。
延迟满足,我相信生活中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做过这样的事情。美其名曰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控力,我却觉得是父母内心的控制感在作祟,是家长权威的影子,没有价值,也是孩子不自信的根源。
饿了想吃,渴了想喝,想玩就玩,想睡就睡,需要父母的关注和爱,这些都是本能,不被满足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只有那些超出本能需求之外的东西,才属于欲望。合理的需求,没必要延迟。
有的家长担心,如果孩子的需求太容易得到满足,孩子就会不懂得珍惜,长大后可能不够努力。比如孩子很想要一件玩具,家长就故意拖延,等孩子哀求多次后,保证好好学习或者考试拿到第一名的时候才给买。
1、人都有一种心态,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要。如果父母经常用延迟满足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可能就容易被诱惑吸引,被他人利用。相反那些经常被及时满足的孩子,外界的诱惑可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他们成年后会理智的衡量付出和收益。所以,父母今天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可能会决定了明天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2、孩子真的会像父母想象那样,太容易得到满足,就不会珍惜了吗?母乳过的妈妈应该都体验过孩子饥饿时的哭闹。如果及时喂奶,孩子享受和满足的表情,真是最美好的的时刻。我的朋友曾经试过定时哺乳,当她经历过孩子就好像吸血鬼一样要把她吸干,以致咬伤乳头后,她就放弃了定时哺乳的方式。妈妈如果不是按照孩子的需要去哺乳,孩子就会处于得不到的恐惧和愤怒中。这样的哺乳,丧失了哺乳的乐趣,也会让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变得很痛苦。所以说,当下的需要当下的满足,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3、及时满足的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及时去做,不刻意拖延,做不到或者有困难,也不需要勉强。孩子其实并不是欲望多,不是贪婪,不是无理取闹乱要东西,而是他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被一再的打断、遏制,孩子的生命就可能会失去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