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是要阅读?
总之大量、广泛阅读图书并非现代人的必需品。前面讲了三条,读书没什么了不起,不擅长读书很正常,因为人天生就不擅长。如果做专业研究的话,读书没有读论文重要。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
我有三个用处:
第一个用处,你没必要也不可能在许多领域都成为专家,但你需要了解许多领域的新知。
不同领域新知的碰撞、分解、移植和重组,是创新的最主要来源,而广泛读书可以帮你达到目的。现代教育变得越来越细分和专精,成年现代人的通识教育主要得靠自己广泛涉猎来实现。
我喜欢讲一个另类二八定律,就是付出两成努力,了解一件事的八成。广泛读书是应用这个二八定律的捷径。如果你想做知识的游牧民族,书是你的草原。
第二个用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只是对所有可能生活的一个取样,而每个人都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这个取样的权重。
简单地说,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挣脱这个单一取样的天然限制,读书同样是捷径。读书使我们知道,从最悲惨到最辉煌,生活有无限种打开方式。我们了解得越多,对未来的生活才能越有想象力。
第三个用处属于那些幸运儿。他们热爱读书又长于读书,读书本身就是乐趣,并不需要用读书达到额外的目的。
大多数读书的人不会这么单纯,但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时常体会到读书带来的纯粹乐趣。我也不例外,每年总有那么几本书,读的时候心游物外,没有目的,惟一担心的就是把它读完了。
如果你有兴趣读书也适合读书,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既没有答案,又有答案。
一方面,每个人读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不可能有普适性的答案。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文著作,其水平远不能与西方著作相比。中国如果能像现在这样再发展20年,世界一流的学问家会在中国大量出现,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现在读什么书是有答案的: 要读西文书,首先是英文书。
如果想读书,首先你要达到能用英文阅读。回过头来说,前面迪昂讲的音素意识、大量练习,虽然是针对孩子们的,但对已成年的非母语阅读者也有启发。
懂得并驾驭阅读的神经机理是一回事,读书要不要掌握特别技术比如速读法之类是另一回事。经常有人问我,该不该读诸如《如何读一本书》这类书。我的回答是不必。像我平时这样的泛读,并不追求速度,一周平均也能读一到两本。
大量阅读自然能使你达到够用的速度。如果真想更快,那就带着问题去读,照问题按图索骥,这种读法一天读多少本都不奇怪,这就是汪丁丁教授所说的宽带阅读法。
最后,讲讲我为什么读书。学生年代,读书是为了学业;成人以后,才是真正为兴趣读书:为认识自己,为理解社会,也为解决问题,而读有用之书——终生学习,学以致用。
至于致什么用。我们都是中国人,万流归宗,终归要回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哪怕今天读的尽是英文书,到最后,我们还是与属于自己的传统血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