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耳熟能详的“阑”出自李后主《虞美人》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阑”通假“栏”,意为栏杆。这是阑的本意,古代的房门简陋,类大型的柬,即栅栏。
到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处“阑”演变为动词,意为暗淡,将尽。
如今用“夜阑人静”,“意兴阑珊”,“阑尾”多取后者意了。
只不过,为什么会从名词的“栏杆”演变为动词的“将尽”,实在是查不出所以然。
最耳熟能详的“阑”出自李后主《虞美人》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阑”通假“栏”,意为栏杆。这是阑的本意,古代的房门简陋,类大型的柬,即栅栏。
到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处“阑”演变为动词,意为暗淡,将尽。
如今用“夜阑人静”,“意兴阑珊”,“阑尾”多取后者意了。
只不过,为什么会从名词的“栏杆”演变为动词的“将尽”,实在是查不出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