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粒粒
《老友记》里的那一幕还记得吗? 瑞秋和罗斯的宝贝女儿,艾玛,会爬来爬去了。 瑞秋开始担心了,抽屉不安全,冰箱不安全,马桶也不安全……于是,她买来很多锁啊扣啊之类的东西,挽起袖子,想要抡起锤头扳手地大干一番。后来, 乔伊回家,冰箱门打不开了,抽屉拉不开了,竟然连马桶盖子也掀不起来了,倒是没有把急中生智、看到洗手盆的乔伊憋坏……
乔伊怎么方便的,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我想说的重点是,熊孩子会爬了之后,真的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探险精神,哪里也敢去,什么都好奇。他们的眼里没有害怕,没有恐惧,就连烤箱也想钻进去看看;他们的眼里什么都是好吃的,头发,纸片,拣起来就想放到嘴里尝一尝。
于是,原本应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家,一下子变得危险重重起来。小宝醒着的时候,我虽然一直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时刻处于“战斗”状态,却仍然无法防患于未然,没有挡住他一次次尝到“江湖险恶”的滋味。
他有过数次“高空”落地的经历,直接从床上趴着的姿态啪地掉在地上趴着的姿态;他有翻越护栏,翻转360度直挺落地的经历;他有N多次扶着某物站着,突然之间,仰面咚地躺在地上的经历;他有爬着爬着,脑袋撞墙或是椅子腿的经历……不得不说,孩子的头够结实,有时候扑通一声响,他也狂嚎几声,疼得厉害时眼泪流下一串串。不过,几分钟之后,又开始继续探险。
我总是心惊肉跳,不只眼到,心到,更关键地还得手到,在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头,得有矫捷的身手,把他给抢救出来。就好比昨天早上,只有我和小宝在家。我去洗手间洗漱,也得把他放在眼皮底下。我洗脸,放他在地上爬,等我抬起头来,发现他正在欢快地玩马桶里的水,至于他有没有喝里面的水,就不去想了。就在一秒之间吧,他突然半个身子往前一倾,整个人就要趴进马桶里去,我一个箭步向前,抓住他的衣服后领,就把他提留了起来。当时感悟到一点:当妈不能瞎减肥,保持体力对付娃还是非常必要的。一边感叹一边想起了瑞秋,想起了她的种种预防措施。意识到,如果把家里的隐患都降到最低, 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任其爬到洗水间,也不用亦步亦趋地跟着。揭不开马桶盖,就没有办法跳进去,那我不是可以优哉游哉地坐着喝咖啡了吗?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响应娃他爸的一项提议,虽然前不久此提议刚被我否决掉。他曾经说过要买一些必要小工具,把抽屉啊、冰箱门了、橱柜门等等,都给扣起来,这样孩子无形中就安全了,我也可以省下许多体力。我们就此事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之后,小宝的一个行为又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爬来爬去的调皮娃,真的需要安全系数很高的家吗?事发于昨天下午,他爬着爬着,发现了一个原来没有到过的地方。就是厨房里的一个橱柜,多次尝试后,他打开发现里面空间挺大,于是,毫不犹豫地钻进去。我本想把他给拖出来,但知道他还会再进去,想着里面也没有危险的东西,就由他去玩。他在里面时而坐着,时而趴着,时而跪着, 嘴里哼哼唧唧地唱着、摸索了一遍之后,就决定爬出来。 我坐在一边,看着他小心翼翼地爬到外面的地上,既没有碰到头,也没有蹭到腿,一副非常老练的样子。 我心想:小样,行啊,有点长进啊! 这时,小宝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让我有点吃惊:他往后挪了挪身子,把橱柜的门慢慢地关上。关上之后,他才又爬向其它的地方。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如果橱门上了安全措施,他是进不去的。他进不去,也意味着他不知道怎么打开橱门;他不知道怎么打开,自然也无法学到爬进爬出时保护自己不受碰撞;那么,他也不能意识到从一个橱柜里出来,还需要自觉地把门关上。由此看来,大人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把家里的很多通道都封锁起来的同时,也封锁了孩子探险的精神、锻炼的机会和在碰撞中学会保护自己的机会。也就说,太安全了不一定是好事,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过度保护”, 让孩子失去了许多爬行和乐趣,和试错的机会。是的,小宝在坠床两次之后,就知道爬到床边定在那里,不再向前挪动一下;在撞一次墙后,就知道下次爬到墙边里需要慢一点、小心翼翼;在几次尝试打开橱柜门后,就知道握着那个小把手,更容易打开;现在,他又学会站着开抽屉。如果抽屉上了安全措施, 他无形中又失去了一个锻炼机会。孩子的安全问题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为了保障他的安全,而切断他探索的路,又似乎并不完全正确。我想来想去,意识到这样的安全措施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实质上却是为了大人更加省力。如果说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安全的、总是走着平顺的路、走着选择捷径,那么就意味着他长大之后缺少处理危险的经验,难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而一直以来的捷径有可能令他走上人生最长的弯路。于是乎,我又否决了我们的方案,决定不再处处“上锁”。唯有这样,他才有更多爬行和探索的乐趣,才能一次次在挫折中成长。但是这样一来,看护孩子需要更加上心,时时刻刻都要盯着,以防孩子受到大的伤害。 是谁说过,当了妈就别想偷懒,跑跑更健康,我们就全当锻炼身体了,也算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