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ead:阅读
I—interpretation:复述引申
A—appropriation:应用
思考力的工具-六大心法
1、溯因推理法
R:
* 一个好的研究者应该懂得,不要止步于显而易见的解释,而是要拓展想象力,尽可能发掘出更多的解释,并把这一过程一直延续下去。
* 习惯化的溯因推理,我们只需要一种解释就够了。但是按照管理学家詹姆斯马奇的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探索出新的解释,这样溯因推理就成了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事情也就变得有趣起来。
I:我们在看到一件新闻或事件的时候,浅尝即止是无法获得洞察的,讲出来的话也会没有太多信息量。所以我们需要挖掘更多的解释,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分析。这个事情以前感觉很累,但精进3中给出的一种心法是,我们把它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自然就不累,可以坚持下来了。
A:每天看新闻,如果只有半小时,不要泛泛的阅读,而要看深度溯因推理的有洞察的文章。享受这过程,而不要感觉累。把这个思考和阅读的过程提炼出来,随时可以拿出来跟身边其他人分享。
2、穷举法
R:
* 阅读的穷举法:参考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解读帮助你的理解。普通的读书方式大多是散点式的、发散式的,所读的书与书之间并无章法和脉络,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檤,最后可能是读了这本又忘了那本,每一种知识、每一个专题都了解得不深、不透彻,因而达不到预期的读书效果。
* 搜索时穷举法:尝试同义词近义词。搜索与主流观点不同的反面观点。使用概念图展现理论模型的图片搜索和视频搜索。
I: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只听一家之言,可能只能看到魔方的一面,其他的五面都无法触碰到。解决方法是穷举法,《精进3》中推荐的方法是穷举法,即吸取不同大师对同一作者的书评价意见。《如何阅读一本书》用的方法是主题阅读,同一主题看不同大师不同书籍的观点。两种方法都能更好的消化书籍。但是,我们是不是就每本书都这样耗力去读呢?也不是的。只有针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用的专题,才使用这种穷举法或主题阅读来深挖。而且,关键是深挖后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光读完和整理完,也没有什么用,都无法成为自己的东西。
比如,在整理价值投资书籍中各类大师做法的过程,就是一种主题式穷举式的学习,可以快速的全览所有流派的做法。但是,光这样也无法学以致用,无法形成自己的投资思路,关键是要博取众长,取其精华,构建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及投资纪律,才真正化为己用。
A:我可以在阅读《精进3》之后,把以往与个人成长和学习相关的书都重温一遍,比较下各家好的做法和不足,比如《好好学习》《学习之道》《学习究竟是什么》《精进1和2》。但也不用一口吃个胖子,分几步不断完成小目标。比如,第一步,找出构建自己学习体系框架的思路。第二步,在框架中加入提纲和观点。第三步,补充丰富例子(不断增加)
3、间隔法
R:
* 在口头的交流中间隔表现为停顿,一个沟通的高手既要理解沟通中的停顿也要懂得如何创造适当的停顿。在聊天的时候,你最好在说完每句话以后都略微停一停。就好像声音流中安放一个句号,这种停顿有两个作用,第一,表达一种邀请。邀请对方给你反馈。第二,表达一种耐心,即使对方不想说什么,也可以让对方有时间稍作思考和消化,让他跟上你的思路。
*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间隔,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需要间隔。我们可以寻找和参与这样的,或者流出一点时间停下来不做任何事。这些都能让我们的身体和头脑更加轻盈,强健。
I: 在讲话的时候,一直不停顿,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表面上是占满了时间,但本质上是思路不清晰,缺乏用户思维。生活和工作上也一样:在工作上,如果不留给他人时间间隔去完成任务,对方会感受压力和被强迫,反而对工作开展不好,也无法发挥出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上,如果时间管理是密不透风的,任务铺排过程没有留白空间,那整个头脑和身体都会损耗大量能量,人就会特别疲惫。
A:
A1:口才练习上,形成一个习惯,每句话讲的语速放慢一点,每句话一气呵成地讲完,每讲完一句话停顿下再下一句话
A2:工作安排上:学会给他人留白,采用高绩效教练的方法,自己要想清楚思路,布置工作清晰,用问话激发对方的目标感、具体举措、行动交付时间承诺。给对方时间开展落实。
A3:时间管理上:每日的日程安排不能满满当当,要学会给自己留白,比如每个半天有那么半小时是留给自己思考的,有15分钟给自己拉伸运动的。
4、心灵时旅法
R:
* P230 创造者的精神源泉
心理学名词:心灵时旅(时间旅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凭借想象驰骋在时间之河,想象自己进入过去、未来或者尚未进入过的时空。
什么时候能应用呢?作者给出三个场景:
第一,去博物馆欣赏古代文物,我们便可以启动心灵时旅。
第二,想更好的理解古代的诗词和文章,我们也应启动心灵时旅。这个就是冥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明代心学的缔造者王阳明就有一段经历,是在竹林里头格竹子,格竹子的本质就是心灵时旅。
第三,在试图理解未来的时候,启动心灵时旅。把未来描绘得越清晰越具体,对自己就越有用。这样的时间旅行可以触发自己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愿意接受这样的未来,第二,如果你要接受这样的未来,当下你能够做什么事情?
I:心灵时旅法本质上就是冥想,好处两个,一是在于让自己可以活在当下,沉浸在当前的事物中,本来就可以放松身心。二是让自己可以联想关联起以往的知识体系,同时可以构思出未来的蓝图,从而激发自我的创造力。
A:对每件事都充满好奇心,应用心灵时旅法,享受每一个当下,这是创造幸福感的不二法则。
5、潜义法
R:P238潜义法
一些大作家非常有创造力,他们会想怎样摆脱俗套,用一种新的方式来使用语言,发挥潜在的可能性。跳出写作的范围,在其他的事情上我们也可以去借鉴。
这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潜性意义呢?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数目应该是非常庞大的,仅在我们每天使用的词汇。弃物知识,技能,文化,规则这个范围里就潜藏着数不清的潜性意义。这些潜心意义就像一个沉睡的宝库,掩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下面,等待我们去发掘。
我对于工作所需的各种工具也奉行极简主义,我拥有的软硬件产品都很少,只要够用称手就好,不追求多和新。
潜义法在心理学上有个名字“小C创造力”,与“大C创造力”不同,每个人都可以付诸行动“小C创造力”,不需要掌握高精尖的科技,不需走到学术前沿。也不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从你身处的日常世界出发,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用灵巧的双手去试探,就一定会有许多新鲜的收获。
I:大C创造力、小C创造力这两个词有意思,和通信里头的大C机房、小C机房特别像,大C耗时长进度慢,但相对稳定,是大制作。小C灵活部署,短平快解决问题。这个要义是C,就是联想+创造。
潜义法,我的理解就是要仔细观察生活,而这个“仔细”不简单是看表面,还要用不同角度去分析词汇的含义,挖掘背后的新逻辑,关联起旧的认知和经历,引申出新的含义,实现小C创造力。
A:留意各种新闻、评论、书籍对于旧词的新解,不断积累素材。自己在琢磨的时候,如果灵光咋现创造潜义的话马上用印象笔记记下来,这样就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词汇表。
6、理想化法
R:
P252理想化法
我们把理想化当做一种必要的思考方式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审视我们每天的行动。用理想化的方式去思考,就意味着把视线暂时从把我们实时裹住的现实环境中离开,去感受那些显得有些遥远。但是闪闪发光的东西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希望和悸动。作者给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暂时不去想现实的可实现性,生存的压力和现实的重重障碍。只是把那个最理想的我抽取出来,去看看自己。可以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最纯粹最本真的我是什么样的?
2、我想成为的那个最理想的我,是怎么样的?
3、如果此时此刻我可以不为收入而工作,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全书的主旨是一句话:一个人的精进之路,可以开始于想清楚什么是理想中的我,然后迈出朝向这个目标现实可行的第一步。
I:
在冥想时、在跑步时思考这个关键问题,现在,发现自己的优势。只有觉察和回答到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要事第一,找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