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政治文本解读的四面镜子
杨有平 湖南省湘钢一中
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能力既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科学的解读教材文本有助于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把握,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但目前不少政治教师在解读政治教材文本时还存在浅尝辄止,过于肤浅;依赖教参,缺乏主见;理解不清,价值取向不明;漫天撒网,避重就轻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提高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能力,要善用显微镜来探寻文本细微处;要善用平面镜来修补文本空缺处;要善用瞄准镜来直视文本重难处;要善用望远镜来跳出文本看远处。本文试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课例来探究政治教师应如何运用四面镜子来对政治教材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解读。
1、 显微镜:探寻文本细微处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组合而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它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原子时代,人们利用显微镜可以放大微小物体,使之成为肉眼所能观察和研究的对象。
教师要善用显微镜探寻文本中的细微处。当我们在进行政治教材文本解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文本中正文和辅助文的字体是不一样的,正文一般采用的是宋体或者是仿宋体,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辅助文一般是黑体字体,辅助文有可能是对疑难问题的扩展性说明和解析,也有可能在对相关概念、术语进行介绍和解释,更有可能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正文和辅助文都是教材文本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它们都是教师文本解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经常忽略辅助文,只注重正文。其实,在文本解读中适当的对辅助文进行挖掘,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知识,开展视野。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不仅要挖掘正文知识,还要发掘辅助文中所蕴含的价值,使细微的知识显性化,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中,正文中有很多部分值得我们去挖掘,如在讲述供求影响价格时,正文文本出现了一句“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变动与差异有什么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运用显微镜照亮教材文本的细微之处,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内涵。其实变动是从时间的角度,差异是从空间的角度而言的;再如,在讲述价值量与价格的关系的时候,其前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里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指的是供求关系不变;还有在讲述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时,也运用了限定词“若其他因素不变”,这里指的是在社会正常劳动力水平、供求关系等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研究。同样,我们也需要用显微镜来解读辅助文。在该课中,如果要想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仔细阅读相关链接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阐述;再如,如果我们要向学生解释好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需要借助名词点击,解读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才能得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成反比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拥有一台显微镜帮助我们解读教材文本的细微之处是很有必要的。
2、平面镜:补充文本空缺处
平面镜是一种表面平整、光滑透明且能够成像的物体,我们运用平面镜能够成像的这一原理,每天都可以用它来整理我们自身的仪容仪表,使我们能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在他人面前。
教师要善用平面镜来修饰文本的空缺处。当教师在解读政治教材文本时,往往会发现教材文本中的一些知识点难免过于枯燥,这就是文本中的空白之处。若单纯的讲解甚至是单一的灌输文本中的空白之处,不仅传授无效,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拿起平面镜,结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兴趣爱好,添加一些生活化的素材或者是时事案例,“打扮”好教材的知识点,使得文本知识能够结合生活素材,并能以丰富的讲授形式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许不少教师会认为,我怎么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形成信息意识,主动地融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善于发现和积累教学素材,找到教材文本知识和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实现教材文本知识和学生兴趣的结合。甚至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教材文本中对于有些知识点的解释并不全面或者有些知识点存在缺失的现象,但往往考试时又会在试题中出现,这种教材文本现象极大的影响学生对教材文本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解读政治文本时要善于借助相关资料,如教参、教辅,要对政治教材文本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此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其实,当你在补充相关文本知识,切入生活时事素材的时候,这实际上就是对文本进行照镜子的过程,从中你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使文本知识以最好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水平,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中,教材文本对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以及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阐述是比较复杂的,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就需要补充一些素材或者是构造情境,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我在讲述这一课时,我就用不同企业生产月饼的情境进行教学,如果月饼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让学生思考:这将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从而得出商品的价值量应该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同时,我们也得用平面镜补充文本中的缺失之处,比如在该框文本中,讲述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时,教材文本中只讲述了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供过与求,货多不值钱。并没有讲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材文本时进行补充,并引导大家区分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可见,我们在进行政治教材文本解读时,用平面镜来解读教材文本是必不可少的。
3、瞄准镜:直视文本重难处
瞄准镜又称光学瞄准镜,是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瞄准装置,瞄准镜的发明和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锁定目标的能力。
教师要善用瞄准镜来瞄准文本的重难处。教师文本的阅读既需要通读,也需要精读,通读解决的是文本的框架和逻辑问题,精读则关系的是文本的核心内容,它是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瞄准文本重难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教材文本解读时需拥有一面瞄准镜,用来搜寻和定位教学的重难点。一般而言,政治教材文本中的重点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重难点,它还包括育人的重难点。我们在解读政治文本时,既要瞄准好知识传授的重难点,也要熟悉好育人的重难点。一般而言,确定一个知识点是不是教学重难点,一般可以分析知识点在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有时也可通过习题练习来确定,甚至有些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课题、单元题等,这些在确定的过程,既是在剖析文本的过程,也是在瞄准重难点的过程。
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题中,该框所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的第一框,结合课程标题,我们可以得知该课主要讲述的是商品的价格,再结合本框内容,该框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本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理解价值规律;其次,综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读,我们可以确定该框授课的重难点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即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再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理解能力,可以进一步确立该框的重点在于影响价格的因素,难点在于价值决定价格。而该框的育人重点就在于让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原理解释各种经济现象,树立生活处处有学问的学习观念。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拿起瞄准镜瞄准文本重难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4、望远镜:跳出文本看远处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和清晰。
教师要善用望远镜来跳出文本、超越教材。目前,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文本尽管经过了多次修改,我们在解读过程中还是可以发现教材文本中所选用的部分知识时效性缺乏,选用的部分素材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匹配不同区域的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政治教材文本时,要敢于超越教材,跳出文本,放眼当今学生的日常生活,增添具有时效性和地方特色的教学素材,扩展学生视野,增添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政治教材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还要有前瞻性,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要深刻地了解哪些政治文本知识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哪些能力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以此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中,教材文本中用了很多材料和案例来讲述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其实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难懂,如果深入探究,必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会影响本课难点的突破;况且单纯的材料堆积,并不利于学生系统化的学习。其实,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跳出教材文本,放眼现实生活,比如在讲述这一框时,正值中秋佳节,我们可以运用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月饼价格在中秋前后一涨一落,从而得出供求影响价格,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用望远镜寻找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该框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价值规律解释日常经济现象的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善于发现培育点,比如在该框教学中,我们可以对“价值与价格的曲线关系图”进行追问与思考。实线代表的是什么?(价格)虚线代表的是什么?(价值)为什么实线代表的是价格(价格是外在的,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什么虚线代表的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本质的,内在的)两条线的关系是什么?(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价格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供求关系的影响)为什么不会无限上涨和下跌?(价值决定价格)等价交换就是价值与价格相等吗?(等价交换指商品价格总的来讲符合价值)背景图是哪里?(上海)为什么用上海为背景?(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市场经济相对于全国而言是比较发达的)其实,教师不断对文本追问与解读,就是对文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这种不断追问与思考的习惯运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形成善于思考的能力,从而助推学生的终身发展。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曾提出:“一堂好的语文课有三个关键,一是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其实,一堂好的政治课又何尝不是,它既要求教师要深扎于教材文本之中,领会教材的已表之意和浅表之意;又要求教师要跳出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未表之意和欲表之意,这就不仅要求教师成为政治文本的忠实阅读者,还应善用四面“镜子”成为教材文本的科学解读者,这既是促进政治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防止教师在处理教材过程出现偏差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成启.思想政治课的思辨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16
[2]李伟雄.优化教材“供给侧”,增强学生“获得感”[J].教学月刊,20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