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视频的时候广告商喜欢在片头放广告,但效果并不好,观众习惯忽略这样的广告,广告商就改成了插播广告,但是插播也不一定能形成购买的效果。
一、76秒的冲动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看到好东西之后形成购买冲动,只会持续76秒,如果76秒内不能完成有效购买冲动就会消失。
有人就抓住了这76秒的时间,比如台湾一家公司创造出随看即买的技术,就是利用76秒的时间让你购买。
他们的做法是:情节最精彩激动的时候观看的人肯定是最多的时候,但这时候,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情节上,根本不可能停下来去下单。他们的节目是教人做饭,到场的嘉宾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这个衣服才是节目的关键。当嘉宾出现时,屏幕就会出现一个边条,边条上有脱衣服的图案和可购买的图标,点击后节目就会停下来进入购买的页面,购买过程在76秒内完成。
这个局的巧妙就在于,节目看起来是在教做喜,而不是购物,内容又没有悬念,有机会停下来购买,而且买了还能接着看。
二、概念:阈下意识
商家还会利用你阈下意识。
以视觉为例。眼睛是光的接收器,出现光,视神经受到刺激,接收到信号,然后大脑形成了光亮和色彩的意识。
在看电影的过程里,头有两个商家可以利用的地方,第一是商家可以利用亮度作文章。第二就是利用画面之间的空隙。
如果把电影放映机的亮度调暗的,亮度低于一个水平的时候,眼睛就看不到了,这个临界点,我们就叫做阈。但是,肉眼虽然看不到,但是我们的阈下意识是可以感觉到的。画面与画面之间有间除,商人就在间隙中间打一个极短的信号,肉眼无法觉察,但是阈下意识是能够感觉到。
三、案例:隐形广告
有人在电影院里做了一个六周的实验,有45000人看过电影,通过采用阈下意识刺激方式,这个电影院的爆米花销量增加了58%。他用的方式就是每隔五秒钟放一个三毫秒的广告词,就是吃爆米花这几个字,据说就是因为这几个字导致了爆米花销量增长。
60年代,美国国会还研究要不要立法禁止之中促销方式,但是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有因果关系,直到199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才通过一条法律禁止播放这种闪烁式广告。
这种广告还出现在美国大选中,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戈尔对布什,戈尔提出了医改方案,布什的竞选广告就是评论这个方案,在涉及医改方案时,电视广告就会闪烁一个词,胡说八道。正常播放,看不到这个词,只有用慢镜头播放时才可以清晰的看到。后来这个事情被戈尔团队公之于众,才停播。美国人现在还在讨论这算不算侵入选民的意识,影响选举结果。
这种广告就叫做隐形广告。后来美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有很多证据表明它会影响人的意识系统,虽然不能直接形成购买行为,但是受到更强的刺激后就会产生消费冲动。
所以广告无所不在,我们就天天生活在套路中,现在商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有选择的推送,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观点:未来的管理学方法中,会包含大量的行为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了解这个观点,可以有助于了解20年后的管理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