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明哲保身之道,是最为人所诟病的,觉得儒家不够英雄,不能斗争。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其根本观念,主要有以下六条。而明哲保身的最初含义,是要保证自己的身体不受污染,不要同流合污。大家都混日子,你也不要跟着混,要保证自己不跟他们学坏,你自己好好干。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史鱼和蘧伯玉,都是卫国大夫。孔子评价二人,说史鱼真是直!正直,刚直,直接,有多直,多直接呢,如矢,像箭一样,什么话,什么事,都像箭一样直射出去。史鱼一生刚直如矢,死后还向卫灵公直直的射了一“箭”,就是著名的“史鱼尸谏”。他临死对儿子说:“蘧伯玉是贤人,我多次向国君举荐,国君还是不用他。弥子瑕是小人,我多次劝国君疏远他,国君还是不听。我身为国家大臣,却见贤不能进,见不肖不能退。死后没有资格把灵堂放在正堂,你把我的尸体放在窗户边,就算成礼了。”史鱼死后,儿子不敢不照办,卫灵公来吊唁,看见史鱼的遗体放在窗户边,大吃一惊,问为何对亡父如此无礼?史鱼的儿子把史鱼的交待汇报给他。卫灵公深为震动,马上命令把史鱼的遗体安放在正堂,并立即重用蘧伯玉,辞退疏远了弥子瑕。
孔子对蘧伯玉的评价呢,他说蘧伯玉是真君子,怎么个君子呢,国家有道,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呢,他可卷而怀之,卷,是收起来,怀,是藏起来。天大本事,收起来,藏起来。还是用行舍藏的意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遇到无道昏君,不贪恋权位,同流合污;也不跟他死磕,以免招祸。自己回家“冬眠”,以待天时,等得来,用之则行。等不来,死了也不遗憾。
孔子是赞成谁呢?当然是赞成蘧伯玉。史鱼是够直啊,死了还把卫灵公摆上台,好在卫灵公良心未泯,怎么说还是个好人。如果真碰上个暴君,恼羞成怒,可能给全家招祸。朱熹引用杨时注解说:“史鱼之直,未尽君子之道。若蘧伯玉,然后可免于乱世。如史鱼之直如矢,则虽欲卷而怀之,有不可得也。”可见他们都不赞成史鱼。
儒家的明哲保身之道,是最为人所诟病的,觉得儒家不够英雄,不能斗争。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其根本观念,主要有以下六条: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在,要尽孝道,不能跟君王死磕,把自己命给搭进去了,谁来替我尽孝道呢?
2、家庭比国家重要,家在前,国在后,不能给家庭招祸。
3、世道总是治乱交替,不是一己之力能改变,乱了,卷而怀之,等待。
4、明哲保身的关键底线,是不同流合污。你们要乱来,我不参与,我回家种红薯去。明哲保身的保身,第一含义,本意,不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是出污泥而不染,保证自己不受污染。《诗经》原文,“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明,是明于事,哲是哲于理。能明晓善恶,又能辨别是非,保证自己的品德不受污染,做别人下属的,要早晚勤奋来事奉你的上司。公司里如果风气不好,人家混日子,你不要跟着混,你要明哲保身,不腐败,不偷懒,天下乌鸦都一般黑了,你也要保证自己不能黑。
5、对君王要敬,就算他是个坏蛋,但君臣次序不能变,不要反抗他,等他自己过去了,下一任君王再说吧。这个,在《中庸》里总结明哲保身时说了“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次之谓与!”在上位,不在下人面前骄傲;在下位,不跟上级对着干。国家有道,说出话来就能经世济国,国家无道,能够保持沉默保全自己。
6、还有一条,在孔子的时代,还没有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当国家无道的时候,孔子们还有一个选择,移民,走!事实上,他也一直在走。
这就是儒家明哲保身的君子标准了。我们可以看到,当国家无道的时候,或单位乱七八糟的时候,有四个选择:
1、同流合污。
2、明哲保身。
3、坚决死磕。
4、辞职移民。
每个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注意!自己选自己的,别说别人。你别自己选择同流合污,却骂别人软蛋不去死磕。那就无语了。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中华书局出版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注,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出版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中华书局出版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