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密度看书已两年有余,近来却越来越惶恐,仿佛到了一个瓶颈,急需要突破。
关于阅读速度。看书的速度在减慢,减慢并未带来阅读质量的提高。变慢的原因是看书时间减少,一到九点人就困得东倒西歪。细想想,一个晚上许多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并未能拿出大段的时间看书。所以,自上周起,开始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记录的好处在于,只要记录就下意识地约束自己,减少刷手机、无所事事的时间,这样还算有效,基本上能保证每天看书一个小时,其实按计划,每天的阅读时间应不少于一个半小时,目前还未达到。自这周起,继续记录、挤压那些浪费的时间。每天晚上从8:00到9:30阅读,早上也尽量抽出半个小时读书。
关于阅读书目。看书杂,大量的没有方向的阅读带来的好处是,各种知识涉猎了一点,但都浅尝辄止,任何一个方向都没有深入下去,这样时常觉陷入无知的自责中。现在要做的选择一个方向深入研究,不能只满足阅读书目的数量,而不对内容约束。
关于阅读内容,暂定两类:一是经营管理类书籍的阅读,比如德鲁克;二是哲学、古典经典书籍的阅读,比如再读《中国哲学简史》、《红楼梦》、《诗经》等;三是文学书籍的阅读,比如:卡尔维诺(今年的目标),除却这几种以下,其他的书暂且不买,也不读,仅仅围绕着这个方向,不要让其他的分心、掺杂。
关于阅读数量。今天定下了阅读90本书的目标,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好。那天看一位微博好友的记录,她去年阅读了108本,而且都算是有思想深度的书,这让我汗颜。我仔细研究了她的微博,她每周都会在微博上分享看书的书目,在周末的时候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这相当于对阅读进度有了宏观的把控。我觉得这样的分享不错。自这周开始,我也尝试做一下。每周两本书,在周日的晚上分享。
关于阅读的收获。尽管对读书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读书确实带来了许多增益。对问题的认识更具理性,不随便发表看法,不随意下结论,更多地沉浸在思考的情境中。那些看过的书,就像一个网中的一个个打结点,不知什么时候通过什么路径就链接在一起,发现了共通之处。这样的发现时常让我处于兴奋中,原来看过的书果真如影随形,不知什么时候又出来给我打了照面,就像在他乡遇到故知。
关于阅读的目的。为什么读书,这样的命题几千年来中外人士都给过解释。对于我来说,就是希望生活更有温度,思想更充盈,认识更深厚。所以,
我认为读书是一件私有化的事情。有日朋友聚会,没说几句话,有个朋友就迫不急待地说最近读了哪些书,下次见他,依然是这样,但书目却还是那些。读书可以分享,但却不应是炫耀的资本。今天影子在一篇关于阅读的文中说,书读得越多,越读越觉得自己的无知。确实如此,所以,也引发了我关于目前阅读状况的思考。
读书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与工作,也不是炫耀的资本,读书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