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挑战有一期节目主题是“夜归人”,导演节目中调查了六位成员的睡眠时间,结果除了孙红雷以外,其余的5位成员大都在凌晨四点入睡。
晚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在《2017中国青年睡眠指数白皮书》的受访青年中,仅有24.1%的人表示自己可以经常睡好;42.5%的人吐槽偶尔能睡好,想睡个好觉怎么这么难;20.1%的人表示有时能睡好,不忙的时候夜晚会抓紧时间睡起来;13.4%的人表示从来没睡好过,总是睡不够毁一天。表示一觉醒来“一身轻松、精力充沛”的受访者仅5.6%。
缺觉时代,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睡眠?
01、熬夜
在《睡眠指数白皮书》的受访青年中,仅5.1%的人表示自己作息非常规律,而2016年陌陌的《中国网民熬夜报告》更是显示,00后已经超过90后、60后,成为熬夜最严重的人群,熬夜人群占比达45.7%。
在熬夜群体中,大学生没有工作压力,课业压力小,校园生活自由轻松,但他们仍然占比很大,他们是熬夜人群中“不舍得睡”的代表。作为“夜猫子”的他们,早的话12点前入睡,晚则2、3点都是正常,不熬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不舍得睡”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留恋电子产品,有调查显示,高达93.8%的人表示睡前电子产品不离手。多数人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是为了娱乐,打开手机刷微博,微信聊天,听歌看剧,有趣好玩的碎片化信息让我们的大脑变得兴奋,手机面前,睡觉不是优先级。第二种是:属于自己的夜间宁静是一种难得的奢侈,这种人在上班族中表现尤为明显。朝九晚五已将他们“卖身”于工作,夜晚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宁,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是属于自己,难得拥有的奢侈,怎么会舍得入睡。
我曾经持续一个月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就起床,那段时间我脾气变得暴躁,注意力很难集中,老是分心,白天做事会感到恍惚,再加上遭遇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情绪也变得紧张。察觉到自己有点抑郁的倾向后,我开始改变睡眠环境,调整作息时间,逐渐回到了正常生活的轨道。
最近《奇葩说》第五季开播,里面有这样一个辩题:熬夜伤身但使我快乐,到底要不要熬?辩手颜如晶提出一个观点:拒绝熬夜,我们应该把熬夜换成早起。把使你熬夜快乐的事情换成早起来做,打游戏、看书、学习、看剧……熬夜做的这些事情换成早起来做,有利无弊。
确实,熬夜不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对于我们白天的精力也是一种消耗,更可怕的是,熬夜是一种会上瘾的行为,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引起失眠,形成疾病。
02、失眠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将失眠描述为一种时疫性疾病,失眠像传播的疫病,让马贡的人们出现了集体失眠。
现实中,失眠也如时疫一般开始蔓延,《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调查显示,有4/5的参与者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仅一成年轻人能一觉到天明。
纪录片《追眠记》记录了四个遭遇失眠困扰的群体,面临升学压力的高考生;患有抑郁症的失业者;为生活奔波的运输工人还有留守农村的独居老人,他们是社会失眠群体的缩影,反映了那些饱受失眠困扰的人们。
病态失眠的定义是:因睡眠不足而感到痛苦,而直接影响到了你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这也是大部分现代都市青年失眠的现状。
为什么睡不好觉?
第一,入睡困难。《失眠地图》显示, 66.77%的受访网民表示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入睡困难跟我们睡前手机不离手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手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干扰着我们睡眠的讯号,让我们忘记困倦。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的蓝屏效应会减少身体里褪黑素的分泌,增加入睡困难。
第二,因焦虑失眠,因失眠焦虑。工作压力,竞争激烈是导致我们睡前思前想后,引发焦虑的重要原因。东想西想,失眠便前来“拜访”了,凌晨3点头脑异常清醒,然而早上九点还要上班,一天要睡够8小时的健康生活被打乱了,焦躁不已,彻夜失眠。
然而,专家告诉我们,每天睡够八小时是对于睡眠的错误执着。影响睡眠质量的应该是睡眠素质(深度睡眠)而不是睡眠时长。
睡眠是大脑对一天的垃圾数据的清理。所以,我们应该调整生活作息,放下手机,抛下杂念,把熬夜想做的事情换到早起去做。
事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让自己睡个好觉吧。
图片 |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