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个小时看完了《怎样读书》,大师们的读书方法虽然各不相同,却又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值得学习。
小时候读书分两种,课本和其他,对于课本大部分都是要背的,在老师的要求下一般都背得滚瓜烂熟。其他经常看的杂书有散文小说历史读本之类,一般都是看完就扔掉了,现在想想,这种读书方法不说完全没用,也是事倍功半的,没学到多少东西却浪费了大量时间,写作时那点功底那点手法几乎全来自老师要求被的东西。当然也怪不得老师没教,老师当年也有说精读细读、做笔记做摘要之类的,但是没几个会真正的做到,那些经常做笔记的同学貌似作文水平都挺不错,养成个读书的好习惯对于读书这件事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长大以后,作为一个工科生读书更少了,看的较多的是小说,偶尔看看心理学人类学等社科类的书也都是囫囵吞枣,看完了仅仅是长了点见识,不但没有学到知识,更慢慢因为饭桌上比别人多点谈资而沾沾自喜,有点盲目自大的样子。可见这种读书方法于我是毫无益处的。
好吧,接下来试着想想通过这本书学到了什么。第一,读书首先要有兴趣,将读书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读书是吃苦那就很没意思了。中国人从古就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带着这种想法读书,只为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即便拼了命的努力,也难有大成就。第二,读书的选择上看,虽然读书越多越好,但也要有个目的,读之前也要做好选择。没有目的随便那本书就读并非不行,但那只是消遣,对于做学问是没多大用处的。要带着目的去选书去读书,也就是读书要精,但读书也要博,和目的相关的书也要多看多了解,有助于理解学习。第三,读书的方法上,胡适先生讲“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他大师虽然没说这么明确,但也都遵循着手到这一点,即多动手,多记多写。只有将读书过程中觉得好的记下来慢慢揣摩才能将这些变成自己的,随便看看当时记住了很快忘了也就白看了。第四,读书应该存疑,不管是谁写的,都应该在心里想想他说的到底对不对,为什么是这样子,要有自己的思考。如同蚕吃桑叶,细嚼慢咽后要吐出丝才算成功,如果吃桑叶吐出桑叶那也没什么必要了。
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件有意思的事,希望能一直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让自己在这浮躁的世界安定下来,笑看世间风景,品味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