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笔记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这位妈妈的烦恼:
我们家孩子特别磨蹭,平时洗脸刷牙穿衣服都很拖拉,很多老师都说不要随便跟孩子发脾气,一般情况我都忍着不说,可每每要出门时他还磨磨蹭蹭的穿鞋子我就火来了,没忍住就骂他有时还会打他,我知道自己这样很不好,可又忍不住,怎么办才好呢?”
当父母遇到孩子不合理要求、不恰当行为时:
有的会忍住自己的情绪,虚假的接纳孩子,而情绪在长久的压抑后也会选择更可怕的方式爆发出来;
而有的父母会一顿指责批评说教甚至打骂,孩子的行为是主动调整了但他的内心会害怕恐惧,未来可能会退缩或逆反。
那到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P.E.T.父母效能训练】真诚真实的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既满足成人自己的需要又发展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中既懂你,又愿意与你合作。
一、首先,自己看见自己(①未满足的要求;②负面情绪;③重要性)。
生活中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发脾气起因是父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孩子在玩玩具,妈妈去做饭。过了半个小时,妈妈的饭做好了。就去喊孩子“女儿,妈妈饭做好了,把玩具收起来,过来吃饭了”,当然孩子是不愿意当下玩具。妈妈看孩子没有回应又重复一遍,这时孩子说“不要,妈妈我还想再玩一会”。妈妈又说“现在到吃饭时间了,不可以玩玩具了,快点来吃饭”,孩子还是很执着玩玩具。这会妈妈开始生气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都说几遍了,还不收玩具过来吃饭”,边说边收起孩子的玩具,孩子这时不肯了,于是闹起脾气,又哭又闹。
显然,先闹情绪的人是妈妈。妈妈想要孩子收玩具吃饭,孩子不愿意,妈妈的要求没有被满足,“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这时候妈妈就开始生气烦躁,妈妈有了负面情绪。于是开始责骂孩子不听话,去阻止孩子继续玩玩具,有的父母甚至会动武力。妈妈的情绪影响孩子,所以孩子也开始哭闹了。
当我们的要求未被满足时,就会出现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是开始指责别人怎么不好不对(妈妈指责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为什么未被满足就烦躁是因为自己的焦虑,焦虑自己的状态会被影响(孩子不吃饭,妈妈焦虑孩子会饿到,焦虑饭菜凉了,焦虑孩子午觉时间被影响,焦虑自己吃完饭还得洗碗做家务等等)。可是妈妈没有选择表达自己,而且选择指责孩子,所以让自己的情绪越发负面导致孩子闹情绪。
当我们有情绪时有三种选择:①怨天怨地怨别人;②怨自己;③自己负责。
聪明人都知道选第三个自己负责,可是怎么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表达自己而非指责他人!
二、表达自己。说我自己而非说你。
说=发生的事实+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强调这里的“事实”是指真实事件,不带自己的评判和添油加醋及个人观点。)
有位妈妈说,她家孩子老是玩她的化妆品,有些较贵重的,自己使用的时候都比较小心。但是孩子偏偏喜欢玩化妆品,被弄得坑坑洼洼,怎么说都不听。
因为孩子经常看见妈妈拿化妆品涂脸,孩子天生好奇心和学习模仿能力强,所以会玩化妆品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引导。这位妈妈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她是这么说的“天呐,你又在玩我的化妆品,这个不能玩啊,这个有毒的,你眼睛会被辣到。这个很脏你看你脸上都这么脏了”。孩子不傻,脏的话妈妈也涂脸上,不能玩妈妈怎么要玩,有毒吗?有毒吗?没有被毒到呀,而且我的眼睛也没有辣到,我没有弄到眼睛。
相信你们都会笑,可就是典型生活例子,很多父母会指责孩子并且加一些吓唬恐吓语言,当孩子越来越大,这些招数更没有效果,只会纵容孩子的行为。
正确应该是:你在玩妈妈的化妆品(说事实,注意不是又在玩),妈妈好生气好难过(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么贵化妆品能不生气),你把眼影弄坏了妈妈没有眼影用了,妈妈得再花钱去买新的,妈妈觉得好浪费。
当你这么说时,孩子也在思考。原来把妈妈的化妆品弄坏会这样。这种说法比那位妈妈说法更有说服力。父母既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又发展了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
在举一个例子:孩子喜欢吐口水。
“吐口水是不对的,很脏,而且小朋友也会不喜欢你”。这种说教孩子是听不进的,因为孩子会觉得不脏啊,而且我吐了小朋友还是会跟我玩。
正确应该这么说“妈妈看见你把口水吐到别人身上(说出事实)。别人会不舒服会难受,妈妈也很难过(自己的感受),因为别人会说妈妈不会教孩子,会说妈妈的孩子不礼貌(对自己的影响)。
孩子不像成年人,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的能力。所以当你说对孩子自己的影响时,是没有力量的。
❗重在表达,不执着结果。
把自己当下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己看见自己,情绪也会得到释怀。我们首先收获到“不抱怨”的自己和懂得良好情绪表达的自己。其次是收获到孩子的理解他人能力,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侵犯”影响他人。
三、合作法宝。
当我们表达自己之后,孩子还是不配合:
1.想想孩子没有改变对我有没有影响?如果没有太大影响,为什么我不能接纳?为什么那么在意?我是不是应该放宽要求?不能要求完美,牵制孩子,应该让孩子更自由呢?
2.如果有影响,孩子不听我们表达,那换个位置,我们来听孩子说,如孩子不吃饭,你表达自己后,孩子无动于衷,这时候就问他“你是不是还想玩玩具”,这时候孩子就会跟你互动说“是的,因为这个玩具我刚拿,我想把它拼好”,“哦~原来是这样,那妈妈等你把玩具拼好,拼好后就吃饭好吗”。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能更好的沟通,而不是家长发脾气,孩子也跟着闹脾气。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遇到事情就迎刃而上;家长要求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做个牵线木偶,事事按家长的规划走。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我们的思维不是放在去指责,去告诉孩子对他的不好影响,一味对孩子指责和负面评价都是徒劳的。我们应该表达自己:事实+感受+影响。如果孩子还是不听的,可以换成倾听。这才是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方式,而不是发泄各自情绪,像平行线没有交集,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下期分享笔记《轻松父母养成术系列(三)如何处理与家人之间的养育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