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可能是职业关系,沟通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体现在我和学生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课堂,如果我和学生沟通不顺畅,那么基本这节课就是节废课。其次,是我和家长的沟通,经常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
语言在生活中体现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我们经常会觉得有些人特别会说话,听ta说话很舒服,而有些人则听到ta说话就会有一种很厌烦的感觉,如何说出让人春风拂面的话语,那么就要从沟通开始了,而且是不伤人的 “非暴力沟通” 。
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看到非暴力沟通这个概念,我第一个反应在我脑子里的词语是家暴,原谅我,社会新闻看多了……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如果说话还打人的话,那肯定是暴力沟通啦!但是不仅仅体现在动手方面,我认为说话寒酸喜欢说尖锐的话,也属于暴力沟通。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人心都是随着一句句伤人的话冷下去的。
所以,作者马歇尔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充满爱的沟通方式,是能让双方感受到善意的“爱的语言”。无论你是说话的一方还是倾听的一方,“非暴力”的沟通方式都是让你用爱和善意去聆听彼此的需要,去表达自己。
因为在听到批评时,愤怒、委屈、尴尬等情绪会让我们失去理智,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批评背后所隐藏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才是我们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非暴力沟通”提出,当我们听到批评时,可以学着先去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所反映出的需要,并且思考自己的需要,这样思路会清晰很多,然后我们再去进行沟通。
在本书中,作者马歇尔介绍了四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一、道德评判。
很多人总是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人。这在网上尤为显现,键盘侠一大片,天天去指责别人怎么不做这个,怎么不做那个,把人家明星骂得体无完肤,更是滋生网络暴力。如果是在现实中,真的一人一口水,都要汇流成河,这都不是当丐帮帮主,而是当丐海龙王了吧!
真是让人觉得既可怕又无可奈何,简直ZZ。
二、进行比较。
人处在一个大社会,你说不进行比较那估计是不可能的。没多少人真的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这恰恰就是爱比较,造成了生活的好累的开始。
而我国人从小就爱比较,孩子从小穿的衣服,上的学校,考的成绩,嫁的好不好……无时无刻不在比较的悲剧中活着。因为“人比人气死人”啊!
三、回避责任。
今天我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曾今做过一个调查,说是一个小孩如果在家玩的时候被凳子绊倒了,中国妈妈看到哭着的小孩,一般都会说,哎哟,宝宝不哭,都怪凳子把你绊倒了,妈妈帮你去打凳子。
于是美国学者懵逼了,这和凳子有什么关系啊!为什么从小犯了错自己不承认,非得去回避,难道不是自己不小心走路的关系吗?而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
人越长大,责任也就越多,所以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真的要从小培养。
四、强人所难。
我们常常会对别人抱以要求,上级命令下级,家长命令孩子等,这些关系是生活中相当常见的。如果不配合,就会受到威胁或惩罚。“不应该”“应该”“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频繁出现,人们倾向于使用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依靠权威去要求别人做事情,并不一定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行为,这会造成彼此间心灵的隔阂。
那么属于非暴力沟通的恰当方式有哪些呢?我们明天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