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被本届金马奖上两位影后的互动和致辞刷屏了,现场的观众和她们一起欢笑、感动、落泪。戏里戏外的她们都让我想起我认识的一些特别美好的女孩子,我相信你的生命中也曾有过这样美好的印象。
她可能是小学时跟你一起结伴上学的那个短发的女生,笑起来没心没肺的;也可能是升学后第一个和你互相认识的同班同学,她有点害羞,微低着头告诉你她的名字;还有那个陪你放学后沿着操场一圈圈散步的女孩子,一边闲聊一边偷瞄篮球场……
那一年她可能6岁、10岁、13岁、16岁……你们都是为了朋友可以做任何事情的年纪。你们分享笑话、恋情、心事、作业、照片、日记、唱片……,也会闹别扭、绝交。
你有过从未争吵的好朋友吗?我仿佛没有。再亲密的两个人,也会有彼此失望的时候;这种失望,也只会存在于本以为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之间。你看过我所有的日记,知道我所有喜好,明白我每一滴眼泪的来由,你和他们不一样!
少女时代的喜恶就是这么霸道。而同位一体的幻觉,又让伤害在所难免。
那时候我以为我们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是一类人。
后来我们意识到我们是不一样的,随之渐行渐远。
再后来,生活抽打我们如陀螺,朴树和许巍替我们遥望过去,青春小说和电影都在深度重演我们曾经的美好和现今的狗血。你的那些花儿都到哪儿去了?
她也许还在你的身边,也许只活跃在朋友圈。你感慨岁月,感怀青春,某天在忙碌的生活中一转身,发现玻璃镜里的那一个倒影,赫然就是她。
这是《七月与安生》最打动我的一幕。何必苦苦追忆,切切怀念。你以为她远在天边,实际上已经和你互为表里,交替明灭。安生在流浪的路途上写下的明信片,都像是交给七月关于自己的记录:我在路上奔波,而千里一线握在你的手里;我没有地址,你不必回信,这是我决意远行时就放下的坦然。
这时候我感到释然。片尾催泪的情节也并未使我悲伤。我想起一些渐渐疏远的朋友,内心却充满安慰。无所谓走到最后,也无所谓朝夕相伴。那些龃龉、争执和共度的时光都会刻在我们的心里、手心和脸上。至于那些出现在我们共同生活中的男生,讲真,还有多重要吗?正如林妹妹所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It's not a crime. It's just what we do. 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