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瑟是个挺傲气的公主,自恃嫡出尊贵,在庶母们面前很拿大。不过原配皇后生的嫡公主,不把她皇阿玛的妾室们放在眼里,又怎样呢?她有傲的资本啊。
皇帝一生统共三位嫡出公主,两个早夭,在皇帝膝下长大成人,并陪着他安度晚年的唯有和敬公主璟瑟。
璟瑟的傲气,除了先天血液里带来的,很大一部分是环境逼出来的,根本原因——她要维护母亲的尊严。
在潜邸时,父亲的宠妾是乌拉那拉青樱和高晞月。尤其那个青樱,出身后族,性子娇纵,两位姑母还都是皇祖父的皇后,一个是现任,另一个虽是前任,却是皇祖父的白月光,无人可以逾越的高峰。因为侧福晋青樱后台硬,又得父亲偏爱,母亲虽然贵为福晋,也不得不对青樱礼敬三分,凡事与她有商有量。
父亲登基,母亲富察琅嬅被册为皇后,而青樱虽封为娴妃,受她姑母景仁宫皇后牵连,被太后嫌弃,日子并不好过。
刚入宫那段日子,大约是璟瑟最轻松愉悦的时光——母亲儿女双全,又温和贤良,甚得父亲敬重爱惜;慧贵妃虽然宠冠六宫,在母亲面前却谨守妃妾之礼,恭敬周到;纯嫔固然有子,一个小小嫔位之子,如何比得过嫡子永琏?
可是后来二哥永琏死了,母亲各种调理,好不容易又生下了七弟永琮,却不足两周岁早夭。接连失去两个嫡子,磨掉了琅嬅大半条命,而父亲正盛宠着妃妾如懿和意欢,彼时纯贵妃苏绿筠已经有了两儿一女,嘉妃金玉妍也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太医断言母亲再不能有孕,守着个皇后的名分,母亲无子、无爱、无宠,整日枯躺床榻,任青丝衰作白发。而父亲正打算东巡,他要带着娴贵妃和纯贵妃为首的六宫嫔妃去齐鲁之地,登泰山、祭孔庙。
危机之中,璟瑟迅速成熟。这个十七岁的姑娘流着泪鼓励母亲,要母亲振作起来,这是父亲登基十三年来第一次东巡,母亲贵为天下之母,怎么可以不去?
东巡途中,璟瑟精心照顾母亲汤药,严妆丽服,维护她一国之后的形象,又不时以言语弹压宠妃,以贱彼来尊此。
看《如懿传》,很多人站在女主立场,自然不喜欢璟瑟这个人物,可即使再不喜欢,也无法否认她是琅嬅的好女儿。谁家养女儿愿意养个没用的废柴?甚至养出个祸害恋爱脑?女儿就该养成璟瑟这样,聪明坚韧,自带贵气,骨有傲气。
璟瑟这个姑娘之所以越看越出色,在于她始终是成长着的,她可以是温室里的花朵,也可以是悬崖边的劲草,一生都在原地踏步的恋爱脑如懿如果不败在她手下,那才叫没天理。
璟瑟一生最摧心肝就是随驾东巡这一次。她既要照顾母亲身体,又要对外隐瞒母亲真实病况,还要弹压妃妾盛气,以维护母亲东宫尊严。
就在这个时候,蒙古科尔沁部来求娶嫡公主,皇帝本来想把长公主柔淑嫁过去,毕竟是异母妹妹,他不心疼。是娴贵妃如懿为了跪舔太后恶心富察皇后,向皇帝进了谗言。她说太后的端淑公主已经嫁去了准葛尔,若再将柔淑嫁去科尔沁,那么蒙古最强的两股势力都会亲近太后,如懿劝皇帝把自己的女儿嫁去科尔沁,这样才最可靠。
当时皇帝统共两个女儿,纯贵妃生的四公主年纪尚幼且是庶出,那么能嫁的只有和敬公主璟瑟了。璟瑟自小在皇帝膝下长大,皇帝本意是她嫁得近些,时时都能在眼前,如今受了奸妃撺掇,却要将这个最心疼的女儿远嫁蒙古了。
不同于电视剧中的皇后与太后相挣护女,原著中琅嬅看出了皇帝的心意,没有一语反对,态度是“默许”。
面对哭哭啼啼不肯远嫁蒙古的璟瑟,琅嬅说,富察氏已经没有皇子可以倚靠了,璟瑟嫁去科尔沁,以大清嫡公主和科尔沁王妃的双重身份,与富察氏一族遥相呼应,互为倚仗,才能彼此保全尊贵。
璟瑟固然万般不愿也只得愿意了,因为她与母亲一样,都重视富察氏的荣耀。
十七岁的璟瑟未必能体会出,看似琅嬅为了母族的荣耀牺牲了她,实则却是在极力为她打算。琅嬅已经命不长久,她若一死,璟瑟在宫中无依无靠,后宫这群妾妇指不定怎么给璟瑟使坏呢,极有可能连一门好亲事都说不上。不如趁自己还有口气,把璟瑟嫁去科尔沁,虽远了些,毕竟尊贵,还离了宫中是非。
未久琅嬅过世,临死前恳求皇帝,不要为了自己丧事耽误璟瑟亲事,原先舍不得她嫁,如今已经十七岁,却是耽误不起了。
十七岁的璟瑟不能体会到琅嬅的慈母心肠,可是五年十年之后,怎么可能还不领悟?璟瑟爱母亲有多深,对凤位之上的继后如懿就会有多恨,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琅嬅薨逝三年后,如懿被册封为后。册封大典上,前来观礼的和敬公主虽然打从心底瞧不上这个继后,也只不过冷笑几声——享得住这泼天的富贵,也要受得住来日弥天的大祸。我且看看,看你得意多久?
璟瑟还公然嘲讽如懿不过是续弦,说民间继室入门,对原配牌位是要执妾礼的,这是要在如懿最风光的时候触她一个霉头。
璟瑟这么做很过分吗?不,这已经是她的舅舅傅恒极力劝说,她极力忍耐后的表现了。傅恒请这位公主外甥女忍耐,傅恒自己又何尝不是忍辱担任册后正使?因为傅恒深知,眼下乌拉那拉氏正得意,他们力有不逮,只能眼睁睁看她继位皇后,身膺荣光。
可是和敬公主从来没有忘记如懿带给她皇额娘的伤心与痛苦,公主身上流着富察氏的血液,她怎能让富察氏的仇人永踞高位?后期,璟瑟真正开始打击如懿,她早不是当初盛气凌人的模样,而是学会了韬晦谋略。
因为失宠的令妃魏嬿婉“救”了璟瑟唯一的儿子,以这件事为契机,璟瑟扶持魏嬿婉复宠,她也直接告诉魏嬿婉,她不喜欢如懿霸在凤位上。璟瑟不仅吩咐魏嬿婉对付如懿,她还提供各项帮助,既然要把魏嬿婉打磨成削向如懿的刀,那么自然是准备好了磨刀石的。
永琪之死,有一个关键人物——侍妾胡芸角。永琪曾对额娘海兰说过,府里那个令他舒心合意的格格胡氏是三额驸送的。三额驸何方神圣啊?当然是三公主璟瑟的驸马。
魏嬿婉再心思阴狠,毕竟是深宫女子,母家只剩一个不成材的弟弟,并没有得力人手可以使用,外头的人和事,自然是和敬公主在翻云覆雨了。
因歌伎寻欢之事,如懿在御舟与皇帝大闹,直至断发绝情。本来帝后之间闹一闹,往小里说不过是夫妻矛盾,偏偏璟瑟和魏嬿婉掐着点儿就来了,此大不敬之举落入公主和妃妾眼里,就没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璟瑟和魏嬿婉能掐着帝后闹得最不堪的时候赶到,自然是护卫御舟的领侍卫内大臣傅恒给外甥女璟瑟提供的信息。之前傅恒眼睁睁看着继后上御舟,还不许手下侍卫多言,就是等着这一场大闹。傅恒和璟瑟舅甥心意一致——继后你赶紧作,早作死早了,富察琅嬅才是唯一的皇后,唯一能与皇帝并肩而立的天下之母。
原著中,如懿倒台后,皇帝动过立魏嬿婉为后的心思,太后都拦不住,却是被璟瑟三言两语打消了念头。
璟瑟一副小女儿家神态坐在皇帝身边,“随意”说起翊坤宫娘娘触怒皇阿玛那晚,令娘娘询问过傅恒御船上有哪些人。又说令娘娘知道翊坤宫娘娘和皇阿玛闹起来,急急扯了她同来劝说,这才撞见了翊坤宫娘娘断发一幕。
皇帝眼中漫起阴郁的焰火,令皇贵妃的上升通道完美关闭。
而事情的发展也如璟瑟所愿,皇帝此生再未立后,长春宫始终保持琅嬅生前的样子,不许妃妾入住。
皇帝固然还宠过不少妃子,比如寒香见和汪芙芷,对于皇帝纳谁宠谁,璟瑟完全不在意,那些卑贱的妃妾争宠,她压根儿看不上,反正谁也不配和她额娘比肩,只有额娘才是皇阿玛身边最德行出众的皇后,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璟瑟看重的是皇额娘的尊荣,富察氏的尊荣,即便额娘不在,当如犹在。当年琅嬅有多重视正宫之位,如今璟瑟就有多重视为皇额娘守住正宫之位。
琅嬅生前背了不少锅,但她并非全无错处,至少她当年赐给潜邸宠妾青樱和高晞月镯子防孕的做法,一度令皇帝愤懑。可时光流逝,多年以后,璟瑟将之轻描淡写为“为防宠妃僭越”,皇帝亦深以为然。何况许多事原是冤屈了琅嬅,皇帝心中愧悔,于是岁月滤镜之下的琅嬅,温柔婉转,生生在皇帝心里开出一朵血色伤花,伫立成大清后宫的一座神祇。
暮年的皇帝,最爱逗留在长春宫,由女儿璟瑟和小舅子傅恒陪同,絮絮叨叨闲聊孝贤皇后的往事,她的温柔恭驯,她的宽厚御下,她的节俭贤良,沥沥数之不尽。
剧版《如懿传》有一个神奇的解读,和敬公主对如懿居然会有一声真情流露的“皇额娘”,这完全不符合和敬公主的人设。
继后如懿是璟瑟自幼就讨厌的人,随着父亲登基,讨厌的人还成了母亲的强敌,永琏被害、琅嬅早逝、璟瑟远嫁,桩桩件件如懿都脱不了干系,到后来居然还是这个可憎的女人霸占了额娘的凤位,璟瑟怎么可能对这个仇眦有一点点真心?
和敬公主璟瑟的真心,只在她额娘的病榻前,她要做母亲的依靠,给母亲争气。
当年她曾对连丧两子后毫无生机的琅嬅说过——皇额娘,不要紧,哪怕二哥和永琮都不在了,您是皇后,还是不可动摇的皇后……儿臣一定会紧紧扶着皇额娘您,咱们母女,一定会走得很好很好,您放心。
她说过的话,做到了。她忍耐十几年,筹谋十几年,终于让母亲成为父亲身边唯一的皇后,这是琅嬅的心愿,也是璟瑟的心愿,更是富察族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