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梁启超。
在小学五年级课本里,有梁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在中学课本里,梁先生有一篇《最苦与最乐》。
梁先生主要作品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
但他还有一本书《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后来收入《饮冰室合集》。1922年,他在东南大学暑期学校讲演,于1925年7月出版。这是我国现代第一本中学写作教学法专用书。梁先生很多关于写作教与学的想法都包含在这本书中。
“主意在根据科学方法研究文章构造之原则”
先生更注重教授学生写作的“规矩”,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写作规矩,文辞不好教,但写作的规律是可以找到并教授给学生的。
先生的这个说法,深得我心。
文章可大别分三种:一,记载之文;二、论辩之文;三,情感之文。前两者合称应用文后,最后者成为非应用文……学校所教的重要的莫如记事文。
梁先生特别注重记事文,因为叙事文不能凭空构造,会养成注重实际的习惯;须费力去搜罗资料,可以磨练追求事物的智慧。
他的这种教学文体观,很大程度上注意到了作文对人的智能、心理、品性等塑造,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设置的重要依据,潘新和教授概括为“文能造人”。
写作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在写作的过程中,应用文的训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思辨能力,非应用文的训练让学生由现实走向内在,关照自己的心灵世界。
“把作文教学与人的发展与塑造联系起来,发现了作文教学对于教育培养人才的特殊意义。
养成学生整理思想的习惯
著名的理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出自梁启超,因为“写文章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最重要的是把思想整理个系统出来,然后将材料分层次令之搭配得以,同时也要摸清材料主从关系,这是作文重要的规矩。
如此讲法就是现在所言的提纲,或者思维导图法。
他还特别注重教师的“教”,教员不是把写作的结果或者思考的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要把思想形成的思维过程教授给学生,想来这不就是过程性写作教学么,梁先生说的真早。
作文需求真求达
所谓“真”从内容而言,一是指事实的确凿无误;二是指人的真情实感。一个是客观性,一个是主观性。
在以”真“为内容的前提下,再“逼真地写出来”,使别人看懂,这就是“达”,是作文的目的所在,就是形式上的要求。
梁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之大气磅礴,最苦与最乐的条理清晰,可见他自己已经做到了真与达。
潘新和教授认为梁启超的作文教学论最鲜明的特色在于他的科学性,回扣我们当下的写作教学,先生的诸多想法确实不过时,对我开发融创写作课堂又提供了新思路,尤其在议论文的教学上。
对了,梁先生很早就提出文章不要一篇一篇教,而是一组一组地说,学生能力低的老师讲,能力强的学生说。
他还认为,作文不要写很多一篇,一篇就要把一类文体搞明白。
这些说法,不就是现在的群文,1+X的模式么。
梁先生,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