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陆晓娅老师的书《影像中的生死学》,虽然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已经被陆老师丰厚的学识深深的震撼。教育界曾一度流行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陆老师给学生准备的这一桶水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水。本书陆老师从讲生死学课的初衷谈起,进而谈到到底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生死学课程赢得学生的喜欢,不断的思索探讨最终选定了以倍受欢迎的电影作为讲课素材,渗透生死学。陆老师精心选取了十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做了详细的设计,引导学生探讨死亡,思考生命,触及人类生命的终极问题。
陆老师在还不知道怎样上这门课之前就非常的清楚不想怎样上课,她说了三个不想,第一不想把这门课上成一门传授知识的课,她非常认同台湾学者辜琮瑜的观点,认为生死学不是学问,而是生命的态度与终极关怀的探索。第二不想把这门课上成一门她唱主角的课,她相信学生的个体化经历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体验足以成为课程中的“老师”;第三她不想以一种拥有标准答案的姿态来上课,因为本课程和学生讨论的生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存在着巨大差异性的复杂的、模糊的领域,很难用标准答案来呈现。
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影像中的生死学,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心目中不再是一个符号,比如第几排靠墙的某位学生或者第几排穿深蓝色衣服的学生,而是去无名化,学生的每一张课桌上都用卡片写上自己的名字,让他们在课堂中终于找回了自己,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是独一无二的,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寻求自我,探求生命的意义和终极价值
喜欢陆老师的文字,如一股涓涓细流滋养着我的灵魂,枯干的生命之树上我又看到了悄然吐出的嫩芽。